老李也知足。
黃昏哈哈笑了起來,“好。”
回到府邸書房,黃昏立即叫來緋春,讓她幫忙磨墨,然后提筆揮毫,寫了兩封邀請信,又叫許吟出門,去分別送給淇國公丘福和成國公朱能。
這些靖難功臣們都有錢。
……
……
應天很大,但是應天又很小。
前日,大皇子殿下降下身段,親自出城十里迎接黃昏歸來,結果熱臉貼了冷屁股,讓京畿的朝野內外頗為動蕩。
只要關系到天子寵臣和皇子,在這個敏感時段,都會往立儲方面去想。
眾人一看,喲,黃昏竟然沒給朱高熾面子。
這意味深長啊。
難道黃昏在北方跟了陛下一段時日,已經知道了陛下要立的儲君不是大皇子殿下,所以他才敢有恃無恐的不給大皇子面子。
這是人之常情。
如果儲君不是朱高熾,黃昏作為大明臣子,肯定要和朱高熾保持距離。
避免以后被朱高煦清算。
這對靖難武將們而言,極其振奮:靖難無疆,幾乎都是支持朱高煦的,畢竟大家都是武將,以后也更好說話嘛。
淇國公丘福和成國公朱能兩人也一樣。
都支持朱高煦。
因為兩人收到許吟送來的邀請信函后,很快決定:赴宴!
這是機會。
從種種跡象看,黃昏這是想向二皇子殿下靠攏,但他又不敢明目張膽,所以選擇了從兩位國公身上下手。
而二皇子殿下若是得到了黃昏的支持,勝算暴漲。
消息很快傳到朱高熾耳里。
這位大明大皇子心中涼了一大截,他做夢也沒想到,對立儲事件從來沒表過態的黃昏,竟然從北方回到應天后,立即就站到了二弟那邊。
難怪,前日出城去迎接他,他沒給自己這個面子。
這里面的意思根本不用深究。
自己完了。
一念及此,朱高熾萬念俱灰,回到王府后,一個人喝起了悶酒,王妃張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事關立儲之事,她一個婦道人家又不敢多說。
好在很快有人悄然來拜訪。
一位姓楊的臣子。
朱高熾和那位楊姓臣子在書房中密談甚久。
而在同一時間,淇國公丘福和成國公朱能已經大搖大擺的來到黃府,門子立刻打開中門,請兩位國公進門。
黃府已是一片燈火輝煌亮若白晝。
看得兩位國公口瞪目呆,早就耳聞過,不曾想親眼得見,依然如此驚艷,讓人羨慕嫉妒,恨不得自己府邸之中,也能如此輝煌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