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今后按照這個準則行事就成。
因為吳溥在內閣,很多政事都要經內閣那邊,且解縉編修全書也是在文淵閣那邊,黃昏于是問道:“洪保準備的下西洋之事如何了?”
吳溥頓時來了精神,“一切都有條不紊,近期因為經費不足,洪保本來頗為挫折,但另外一位太監站了出來。”
太監不是普通太監。
在明初,太監一般是內侍十二監的大監,比如鄭和的官職是內官監太監。
黃昏愣了下,“誰?”
吳溥笑道:“是司禮監太監王景弘,在知悉都知監太監洪保籌備下西洋諸事遇到經費問題后,他走動呼吁,在朝野之上讓官宦、鄉紳出錢,別說,效果很好,是以當下下西洋那邊,暫時沒有經費困境。”
王景弘……
黃昏隱約有點印象,但實在想不起來,畢竟不是百科全書。
笑道:“如此說來,這是個人才,等陛下回來,只怕會獎賞他。”
然而內侍十二監,以內官監的鄭和為首,明初的司禮監是被限制了的,權勢不如內官監。
這個王景弘再有功勞,也不可能越過鄭和。
所以大概率是在其他方面獎賞。
吳溥也笑道:“聽說他也想和鄭大監一起去西洋。”
黃昏頷首,“有此大功,估摸著混個副使沒問題。”
又問:“解縉那邊呢。”
吳溥嘆了口氣,“這邊耗費的錢財一點也不必洪保和王景弘那邊少,畢竟數千人的規模,僅是薪俸一項,就是巨大開支,一個月得上萬兩白銀,這還不算購買書、紙、筆墨的開支。”
頓了下,“所以近期有些停滯,因為打仗,大皇子不敢怠慢,只得一分錢掰成兩分花,畢竟平叛和陛下的親征是當務之急。”
黃昏嘆了口氣,“這個停不得,人一旦散了,再召起來就很麻煩。”
得了。
等丘福和朱能送錢過來,自己就送到朱高熾那去罷。
因為一路回來比較慢,黃昏比較關心徐州那個縣的災情——好歹也是老子穿越后的第一樁政事,這可是以后的政治資本。
問道:“徐州那邊的災情如何?”
吳溥笑容燦爛,“你小子有一手啊,竟然讓鄉紳和官宦拿錢捐糧,在你走后,當地地方官也不敢怠慢,災情基本上已經應對過去,等秋收之后能漸漸恢復生機,也不知道那邊怎么走漏的消息,都說你是欽差去處理災情的,當地有人上了萬民書,今天我才遞到乾清宮去,狗兒太監來領的,刻意放在最上,估計大皇子殿下已經批閱了。”
吳溥只想說一句:干得漂亮!
僅這一件政事來看,黃昏絕對有勝任封疆大吏的能力。
黃昏哈哈一笑,謙虛的道:“吳叔過獎了。”
其實內心爽的一批。
兩人繼續淺斟漫飲,兩叔侄好久沒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話,不過么……很快,有人來到宴廳,是徐妙錦和吳李氏。
吳李氏斜乜一眼吳溥,“還在喝?”
吳溥干笑兩聲,“不喝了不喝了。”
徐妙錦則要溫婉一些,走到黃昏面前,“旅途辛勞,不好好休息,喝這么多酒作甚,回去休憩了罷,廚房熬了補湯,本來是給吳叔叔的,不過我讓他們分了點給你。”
吳李氏也白了吳溥一眼,“多喝些,對身體好,要長期堅持。”
吳溥打了個寒噤。
求救似的看向黃昏,這湯我真不想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