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明王朝就需要這樣的人才。
說個題外話,朱棣大概永遠也沒想到,如果不是因為黃昏的出現,他的這個擔心會在幾十年后成為現實,而那一天,也是那個叫于謙的人挺身而出。
于是朱棣笑著說道:“那不用問黃昏了,就這么定了吧,東緝事廠的掌刑千戶由語言類擔任,理刑百戶由尚可擔任。”
頓了一下,“關于你們錦衣衛人手缺口的事情,朕這幾日之內會先行定奪下來,尤其是錦衣衛中指揮缺口極大,這樣,你去一下薛祿府邸,問薛祿是否愿意讓他的嫡子薛勛到錦衣衛中擔任一位指揮的職責。”
在收拾紀綱的這一連串事情中,薛祿功不可沒。
但薛祿已陽武侯,且大傷未愈,朱棣也不打算在短時期內給薛祿加爵,所以就有意提拔他的后人,讓薛勛出仕。
薛勛也差不多到了出仕的年紀。
當然,還有個原因,如果薛祿傷愈之后確實沒辦法再上沙場,那么就讓薛祿來當這個錦衣衛指揮使,讓薛勛擔任指揮,也是提前給薛祿打一下局面。
賽哈智么……
還有他用。
賽哈智立即領命,正欲告辭,卻聽得朱棣問道:“你知道黃昏去軍器院那邊,在做什么事么?”
賽哈智心里一驚,“陛下,要盯嗎?”
朱棣搖頭,“不用,朕就是有些好奇,紀綱動亂之后,黃昏一次都沒來求見過朕,他每天不是貨幣改革司就是醫療改革司,要么就軍器院或者他的時代商行,東緝事廠那邊的事情太丟給了王振,就連文淵閣,他也基本不去,朕就不明白他一天到晚在忙什么。”
賽哈智微微一笑,“陛下,容臣放肆一次,微臣以為,不論黃昏在做什么,從他這些年做的事情來看,無論他做什么,都是忠誠于陛下的,所以無論他最近忙什么,陛下您都不用擔心。”
朱棣嗯了一聲,不置可否,“去罷,去問問薛祿。”
待賽哈智離去后,康寧恰好歸來,回報道:“陛下,五軍都督府的要員們都在殿外候著了,宣召他們了嗎?”
朱棣頷首,“宣。”
黃昏在忙什么,朱棣現在沒心思去管,當下有一件大的戰略要事:讓狗兒從廣西那邊出兵,如何進擊瀾滄,從而把交趾、瀾滄、八百大甸聯成一片,如此一來,可以加大大明對那片區域的掌控。
打仗這種事,朱棣雖然喜歡,不過瀾滄那邊地勢多變,朱棣也不想跑那邊去,所以讓狗兒掛帥,但是咱們打,還是要把大明的將帥之才聚到一起商量個大的戰略出來。
于是永樂十一年開春之后,大明雄師從廣西出兵,同時交趾和八百大甸的駐兵從兩翼拱衛,大明打著“正大光明”的理由,出征瀾滄!
戰事一觸即發。
歷史由強者書寫,弱者的控訴,會被歲月湮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