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本就有超越他老爹的理想,武功……現在已經可以望見項背,文治上有《永樂大典》,基本上并駕齊驅,那么大興明字、詩賦科舉,也是文治。
想到這朱棣微微頷首,“也行。”
能寫好字的人,自然也是讀書等身的人,不是人才?
明字,就是書法。
詩賦么……這個就是詩賦了,出幾個李白這種當不了官當寫的文章可以傳唱千年的人才,也是永樂美談。
繼續道:“朕會在出征瓦剌之前,著令吏部、禮部和國子監配合,就增開制科拿出一個可行的策略來,爭取今年春闈就增開。”
黃昏大喜,“恭喜陛下,如此一來,天下人才盡入您磬中。”
朱棣哈哈一笑,暗爽。
哪知道黃昏面色一轉,頗為憂愁的道:“不過微臣這幾年辦事,發現一個我大明科舉的缺陷之處,嗯,也是歷朝科舉的缺陷之處,陛下圣功天明,胸懷四海,微臣覺得也許陛下能彌補這個缺陷。”
朱棣吹了吹胡子。
少給老子戴高帽子,朕不吃這一套,看你這意思,感情不止是增開制科,還有其他的東西要在科舉上改革。
難道這小子想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
這事不是交給吳與弼了么。
咳嗽一聲,“放。”
放什么?
當然是有屁就放。
黃昏一臉黑線……給朱棣臉色看是不敢,但老子也可以面無表情表達不滿情緒,也咳嗽一聲,“微臣的各個工坊,包括城東試驗田……嗯,這個現在歸官府了,不過不管是官辦還是私人,都存在一個問題,就是人才緊缺,扶搖會館的人也遠遠不夠,比如在冶金這一塊,在蒸汽機研發和船舶這一塊,其實專業人才的缺口都很大,所以我認為,我大明還應該增設理工科。”
朱棣也有所感觸,“缺口是大,鄭和已經和我叫苦了,說他的鋼鐵戰艦研發,還需要更多的人才,可朕也沒辦法,確實,能征用的人才都征用了。”
又問道:“理工是什么意思?”
黃昏面不改色,“理工么,字面意思,理者,不是儒家理學,是道理、原理也,工者,就是工了。”這尼瑪讓老子給你解釋理工兩字,老子也解釋不清楚。
朱棣反而懂了。
所謂理工,按照黃昏的說辭,就是那些天文、地理、航海、金屬方面的總體歸納——大明這個時候還沒有物理和化學的說法。
黃昏道:“確實是這樣,陛下,微臣以為科舉增開理工科勢在必行,比如等以后大明鋼鐵戰艦成型了,是不是還需要繼續發展,如此國之利器,陛下也不愿意這些技術掌握在私人商行中吧,國家是不是增開許多造船廠及其相關工廠,像這些廠就需要大量人才,那么開科舉就很有必要。”
這話說到朱棣心里去了。
黃昏現在為什么這么有底氣?
就是因為這貨的時代商行掌握了很多行業的核心技術,難聽點的話來說,黃昏掐住了大明繼續發展的咽喉,但如果這些技術以后國家開設的工廠也掌握了,那就沒人可以威脅到天子。
于是微微點頭,“也不是不可以增開理工科舉,不過具體的細節,你去禮部、吏部和國子監那邊找人詳談之后,呈冊于朕,尤其是關于科舉的內容,需要仔細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