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來,似乎并沒有什么不妥,好像黃昏帶領三萬神機營留在瓦剌是為了保證該區域戰后的平穩,同時給追把禿孛羅的雄霸以軍事支撐。
而且入冬了。
黃昏這個時候南歸也不太方便。
所以應天那邊沒什么意見。
但有不少臣子們就此事在彈劾黃昏——封建時代,大勝的主帥不班師回朝一直留在占領區,是很容易引起朝野猜忌的。
不過還好,黃昏畢竟是個文臣,而且——庸名在外。
主要是這一次北伐的詳細細節,還沒有在朝野之間廣發傳開,很多人還以為收復韃靼區域是大明雄師無敵,卻不知道這根本就是一個棋局。
在大多人看來,黃昏只是恰好做了一件將功抵過的事情而已,而瓦剌馬哈木又恰好走了一步臭棋才讓北伐大軍包了餃子。
反正這一番操作下來,皆大歡喜。
吳笙游高高興興的從順平趕赴瓦剌區域,朱瞻基留在瓦剌以西組建了一座布政司,從各地抽調的官吏迅速北上,趁著還沒有大雪封路去赴任,黃淮也在去往瓦剌堡壘的路上,他要在瓦剌的老窩組建一座布政司。
吳笙游的布政司則在安加拉河流域。
瓦剌的三座布政司也會按照順平一樣,修建城市群,形成一片絕對防御群——主要是針對老毛子,和女真、西域關系不大。
當然,這是黃昏的想法,對于朱棣而言,六座布政司的作用是加強掌控力。
而且這都是精挑細選的位置。
如此一來,整個漠北六座布政司,再在這六座布政司中選幾個所在的城市設立都司,每座都司保留一萬上下的兵力,這兵力不多,漠北那邊現在有水泥官道的運輸支撐,再加上當地的物產,完全支撐得起來。
如此就可以完美的將這片廣袤區域掌控在大明手上。
朝野大事之間,還有一些小事也落在了朱棣眼里,讓他越發覺得黃昏這小子辦事牢靠:在大軍圍困住撒兒都魯的時候,時代建筑就已經開赴瓦剌區域,不止于時代建筑,因為得到了水泥配方,又能從國家這邊得到鋼材使用的民間其他商行成立的建筑商行,也紛紛在工部那邊去競標,希望得到水泥官道的修筑工程。
工部那邊熱鬧了好一陣,最后確定下了諸多項目。
與此同時,工部自己成立的建筑商行也迅速開赴瓦剌和韃靼相連的區域,所以撒兒都魯那邊戰火朝天的同時,瓦剌和韃靼區域銜接的官道也已經開始在修建。
按照工部的計劃,瓦剌三座布政司之間要有官道相互連接,同時三座布政司和順平、延平之間,也要有官道連接,而順平、延平和長平之間的官道,也需要有。
而這所有的官道,需要和那條南至中南半島,北至順平的貫穿整個大明掌控區域的最長最大官道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巨大的網絡。
將會耗資億萬。
這是戰后民生工作,在黃淮、吳笙游趕赴各自任地時,應天這邊,在經過一輪不算激烈的辯論后,確定下了瓦剌三座布政司的名字。
位于瓦剌堡壘核心區域的布政司,屬于整個瓦剌區域的政治經濟中心,取名為北固。
安加拉河流域的布政司,取名太平。
藩王太平,就在此地就藩。
而在瓦剌堡壘以西,朱瞻基去治理的那座布政司,則命名為西也城——這個名字是朱棣提出來的,意思很明確,西域那邊也要步漠北后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