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顯然沒有這么放棄,“記得我年少時候,讀過的古詩詞很多,最讓我記憶深刻的,不外乎那么幾首,有柳永柳三變的《雨霖鈴》,有蘇軾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有李白杜甫,還有岑參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但其實我內心比較震撼的,還有辛幼安的‘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也有陸游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老靳,這些詩句在說什么,在說時不待我,人生就這么短短幾十年,咱們現在不趁著有精氣神做些事,老了,銳氣沒了,那就真的什么都干不成了!”
稱呼又變了,從靳侯爺到老靳。
顯得關系更親近。
靳榮一臉無奈,“我沒你讀過那么多書,不過你說這些都是耳熟能詳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黃口小兒也知道,我豈會不知,只是咱們還是得面對現實,現在這狀況,打金帳汗國的兵力有,咱們也可以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甚至不像那岳武穆,讓圣旨也召咱們不會,但問題在于,后勤沒法保障,就算幾萬大軍能穿過天山山脈,去往金帳汗國,可后面的后勤是絕對不可能跟那么遠的!”
后勤糧草不是說的那么簡單。
你運送幾萬人的糧草,需要大量的人手吧?
而這大量的人手,在運送的路上也要吃要喝,這就意味著你運送五萬人的糧草,至少需要準備七萬人的分量。
就以絲綢之路的容量,幾乎不可能做到。
一個是道路不允許。
一個是時間跟不上。
所以當年帖木兒要越過蔥嶺來打大明的時候,永樂陛下一點都不急,只是命令陜西和關系七衛這邊的邊軍動員起來,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以逸待勞,就算敵軍再牛,翻過蔥嶺后也沒多少戰力了。
何況他們的糧草很可能跟不上。
也萬幸帖木兒死在了路上,要不然只會是一場一邊倒的屠殺戰事——帖木兒的大軍根本不可能有一絲的勝算。
現在換成大明去打金帳汗國,如果是從亦力把里這邊出兵,恐怕是和帖木兒一樣的結局。
黃昏這些年沒少在軍伍里混,多多少少成長了一些,知道后勤問題不應該想得那么簡單,但是他有自己的想法。
想了想,對靳榮道:“你知道咱們南伐中南半大的時候,是怎么打下吳哥王朝的么?”
靳榮笑了。
這誰不知?
道:“不是先讓雄霸回吳哥地境,用民間起義牽扯吳哥的兵力,然后集中兵力,先打了瀾滄、占城和大城之后,最后再打的被雄霸鬧得元氣大傷的吳哥么?”
這事誰都知道。
黃昏道:“其實當年有個隱情你大概不知道,如果咱們大明不出兵,就讓雄霸在吳哥鬧下去,要不了幾年,吳哥就會變天,雄霸會成為吳哥之主。”
靳榮嗯了聲,“這人確實有這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