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繼續道:“再夸張一點,我甚至認為火器今后的發展,比如今天太孫這個陣型,如果對面有一種火器,可以精準覆蓋,隔著幾十里就打過來,咱們甚至都看不見敵人,就全軍覆沒了,而這樣的火器,是完全可能出現的,別說以后的海外國家了,只要時代軍工和時代化工配合,把火藥的性能再提升一兩擋,我就有信心去搞一下!”
比如硝化炸藥。
這玩意兒弄出來了,那火器的威力就會變得喪心病狂。
可惜還早得很。
和內燃機一樣,這種東西都是跨了好幾個時代,還需要投入海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才有可能出現,所以內燃機研發和時代化工,是時代集團最吞錢的項目之一。
“這且不說,如果我的泰山號再進化一下,就可以徹底改變戰爭了,所以等全世界都進入火器時代后,就不會再有集團沖鋒這一回事了,那時候的戰爭,很可能士卒們到死都看不清敵軍的人長什么樣子,當然,火器是慢慢發展的,哪怕是火銃再發展,也依然存在沖鋒,比如現在……你看太孫殿下要準備沖鋒了。”
黃昏說到這里,不知道為什么,會有點傷感。
他想起了一段崢嶸歲月。
在面對敵軍絕對優勢的火器下,我神州兒女硬生生的用最劣勢的裝備和最劣勢的后勤,打贏了一場又一場戰爭。
但也被對面的秀了一臉。
比如朝鮮戰場上。
我軍炸了敵人撤退必經的橋一次又一次,然而敵軍竟然直接在日本搞了個現澆的橋,然后從日本空運到朝鮮,三五個小時就架設好了。
當時我軍指揮官是一臉懵。
原來戰爭還可以這么打?
原來敵人的后勤如此恐怖?
當然,那一場耗時兩年左右的戰爭,我軍也讓敵軍指揮官一臉懵:原來戰爭還能這么打?
反正是雙方都受到了教訓。
然后,我國軍界就有了火力不足恐懼癥,以至于后期是火器研發,都是盡可能的提升火力——所以才有窮則精準轟炸,富則火力覆蓋的說法。
想到這里黃昏補充了一句:“我中華神州要想得到千年的安寧,閹割日本勢在必行,也必須將日本和朝鮮半島掌控在手,所以二殿下,你去日本是重中之重啊。”
朱高煦無暇回應,他在看太孫沖鋒。
朱瞻基確實準備沖鋒了。
因為騎軍的八千騎軍,已經徹底被己方的火器給打崩了,前赴后繼的赴死,戰損達到了四成左右后,陣型就崩潰了。
已經沒人沖鋒,都在向后面逃。
而后面的兩萬多步卒還沒反應過來,就發現前面的騎軍怎么在向后面撤退了,但士卒也沒幾個傻子,一見這狀況,就知道前面崩了。
哪還會繼續去沖鋒陷陣。
送死也不是這樣送的。
于是乎也開始扯呼——步卒的那些將領面對大軍的全線崩潰,根本沒有一點辦法,甚至有的將領比士卒跑的很快。
兵敗如山倒,就是這么來的。
朱瞻基目睹此狀,知道再不沖鋒,就要放跑大量敵軍了,雖然大勝,但就這么讓敵軍殘部安全退走,戰略威脅意義沒有達到。
果斷下令。
五十門機槍停止射擊,機槍手拱衛著機槍,在原地集合修整。
而剩下的九千多士卒,開始追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