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被說服了。
確實,農業改革司那邊推廣的番椒和苞谷,西域、西洋和南洋那邊,都不是原產地,現在大明開始推廣了,西洋和南洋那邊,才開始慢慢有人大規模種植。
想了想,“這么說,你是不是還要借助我大明的海軍?”
黃昏嘆了口氣,“陛下,這還很遙遠,當下咱們連金帳汗國都還沒解決,更別說女真、朝鮮了,而最難的其實是日本,不解決了日本,微臣是不敢離開大明的。”
朱棣沉默了一陣,忽然笑了笑,起身,拍了拍黃昏的肩膀,對康寧道,“給鎮西候賜座,賜茶。”
然后回到御書桌坐下,對朱瞻基道:“瞻基,你去一趟吏部,找到太子和蹙義,告訴他們,在制定各區域總司的時候,金帳汗國總司的左右總司,人選朕定下來了,一個陳洽,一個吳笙游,吳笙游所在的太平布政司,由行部侍郎方賓去接任布政司使。”
朱瞻基還有點懵。
黃昏剛才坦白的那些事情,嚴重的沖擊了他的世界觀。
世界竟然這么大。
如果海外還有陸地的話,那我大明作為天朝上國,占據的疆域是不是有點小,那么打了金帳汗國打沙哈魯是不是也是必須的了?
西洋和南洋那些島國,有中南半島作為跳板,再有鄭和的海軍,是不是也可以將那片島國也納入大明疆域之中?
這樣才配得上天朝上國這個詞啊。
朱瞻基心里,油然而生豪氣壯志。
黃昏聽到朱棣這么說,心里長出了口氣,看得出來,朱棣是相信自己的說辭了——畢竟在朱棣看來,僅靠蚍蜉義從,確實沒辦法威脅到的大明皇權。
而在大明疆域周邊建立王朝,自己分析的頭頭是道,朱棣也相信自己不會這么眼光短淺,那么綜上一分析,自己的出路,確實在海外。
待朱瞻基走后,朱棣笑著對坐下的黃昏道:“如果海外真的有陸地,應該距離我大明很遠,在地球這個地圖上,會不會和大明恰好就在地球的兩面上?”
黃昏聳聳肩,“誰知道呢,反正遠是肯定的。”
朱棣更放心了。
這才是真正的兩極——極端遠,但各自稱霸一方。
笑瞇瞇的將元朝的疆域圖折疊起來,對黃昏說道:“說說看你接下來的想法。”
黃昏沉吟一刻,道:“微臣已經三十了,時間不多,嗯,如果要走出去,時間不多,所以必須抓緊時間輔佐陛下,讓大明的皇旗飄揚萬邦,因此微臣認為,接下來是全力打女真,打了女真之后,朝鮮會請歸,然后那時候差不多鄭大監海軍的鋼鐵戰艦也面世了,有了鋼鐵戰艦,咱們就要全力去攻打日本,徹底將這個島國打服,嗯,如果鋼鐵戰艦夠多,甚至可以分兵到西洋和南洋,確保那邊的擴張不會出現問題。”
深呼吸一口氣,“我認為,這個藍圖,在五年之內可以實現。”
五年之內必須做到。
因為如果歷史沒有改變,或者歷史的改變沒有影響朱棣身體的健康狀況,那么眼前這位五十九歲的老人,就只有五年壽命了。
而五年之后,朱高熾登基,再然后朱瞻基登基——這倆貨雖然是仁宣之治,但外擴這方面真不行,不敢抱太多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