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朱棣在奴兒干,應天是太子兼國,太子也是未來的天子,這好事自然就落在了朱高熾頭上,不過今天這事吧,朱高熾還是有點惴惴不安。
就怕試車出問題。
那么一樁美談就要成為笑談。
然而箭在弦上。
朱高熾咳嗽一聲,示意身后的一個老內侍攙扶他到火車前面去,從一名工部主事、交通司主事手中接過大剪刀,準備剪彩,然后站在火車周圍的京營士卒準備掀開紅布。
一切有條不紊。
誰也沒有注意到,站在百官末位的一個中年人扯起嘴角露出了一絲難以察覺的笑意,此人是欽天監官員,經過這么多年“奮斗”,終于熬死了欽天監監正,在朱高煦封了漢王沒多久,成了新一代的欽天監監正,也算是五品大員了。
王射成。
一個幾乎不被人重視的官員,除了朱棣和戶部和工部之外,誰都不想鳥他的人。
朱棣在意欽天監,這是因為帝王身份。
帝王是很在意這些東西的。
而戶部和工部,則要根據欽天監那邊觀天象得出的結論,整合信息資源,針對性的對全國各地的氣候和日常進行資源調配。
比如欽天監各地的信息匯總到應天欽天監后,得出某個地方風調雨順,某個地方的旱情會持續多久,某個地方的洪澇災害要持續多久,然后戶部和工部就可以根據這個結論去補款做什么民生工程,或者賑災之類的事情。
朱高熾已經眾多朝政知道,王射成的擢升,少不了漢王朱高煦的功勞,不過也沒放在心上,欽天監基本上沒有權柄。
唯一能說的,就是借助天象來潑污臣子和太子。
然而這種事……
朱棣又不是傻子,基本上不會信,除非抓住了證據,而王射成也不會那么傻,所以欽天監最大的作用,就是未來某一天,給朱高煦“靖難”之類的操作,弄個糊弄百姓的借口出來。
朱高煦如今跟隨朱棣在奴兒干區域,王射成不能出京,所以一直呆在京畿,今日來看火車試車,是因為昨日夜里觀過天象,今日必有非常之事發生,按照方位來看,就是試車的地方。
所以他內心很愜爽。
覺得今天這個試車搞不好要出點大事。
至于出現刺客什么的,王射成不作此想,京營和錦衣衛以及東廠不是吃素的,不管什么立場,太子要是遇刺身亡,這三個部門的人都得掉一大批的腦袋。
朱高熾哪知道這些。
剪彩。
沒啥異常發生,然后一眾人掀開紅布,火車第一次面相世人,一時之間就嘈雜了起來,不止圍觀百姓驚嘆莫名,官吏們也被震驚得說不出話來。
眼前的火車,基本上就是另外一個泰山號的翻版。
五節。
除車頭那一節稍微短一丟丟,其余每節長三丈有余,按照工部多年前新制定的長度標準來說,就是十米,寬雖然不足一丈,但也有兩米出頭。
每一節車廂有一個銜接的地方。
車頭頂了個大耳朵。
大部分框架是鋼鐵材料,而透過車窗可以看見里面又有很多地方是用的木材,顯然是為了減輕火車的自重,提高載重量。
這是一個黑色的龐然大物。
除了見過泰山號的人,從沒見過世間還有如此梭長的交通工具,什么自行車三輪車,和這個一比都是小巫見大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