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知道,如今世人也知道,所以現在大明無人再說靖難的是是非非。
反而慶幸。
幸虧咱們的燕王殿下靖難了,要不然在方孝孺的輔佐下,建文帝復行周制,咱們老百姓的日子能有現在這么好?
做夢還差不多。
沈亦文哈哈一笑,“太子仁厚,太孫英武,大明之未來可期啊!”
沈熙禮沒有回應。
走了幾步,忽然問道:“亦文,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東家真的找了一片新陸地,那個陸地上一無所有的話,你和為父一起過去,將要面對什么?”
沈亦文恰好駐步,在一個畫糖攤前站定,對畫糖的老人說道:“來一個蝴蝶,盡可能的大一點,我家閨女喜歡。”
又從袖中拿出幾文銅錢遞了過去。
站直腰身,看著遠方,神情寧靜,目光卻漸漸堅毅,“這哪需要想呢,如果真有那么一片陸地,卻迄今沒人發現,只能說明那片陸地上的發展太落后,幾乎就是一無所有的荒僻之地,猶如海外貿易興起之前的廣州等地,那么我們過去之后,將要面對的事情絕對不是話里三兩句說得清的,城市和軍事方面其實都還好,有錢有物資,什么都能解決,最難的是制度。”
東家是國公。
但遠走海外之后,如果沒有陛下圣旨封職,那在海外也僅僅是個有錢有勢的富賈,要讓遷移過去的百姓聽話,就需要制度。
然而,百姓的一貫思維是聽官府的。
在那邊新建制度的話,基本上相當于劃地為王,百姓能夠接受東家?
大部分會。
但肯定會有歪心思的人,而且隨著那邊開始發展,大明本土這邊的商行也會過去染指,多股勢力之下,局勢會變得異常復雜。
須知人心最難測,在金錢的誘惑下,有的商行肯定會覺得東家擋住了他們的財路,那么就會想辦法顛覆東家在那邊的統治。
如此一來,在金錢賄賂下,那邊的局勢將會變得異常復雜。
而且沈亦文確信,他們父子就會是那場局勢里,最被人想收買的對象——只要他父子倒戈,東家在那邊就會失去左膀右臂。
沈亦文眼睛閃耀著光彩,情緒略有高昂,繼續道:“但不管有多難,如果我能在那邊輔佐東家建國,父皇,孩兒便是那大秦的李斯,不,猶在李斯之上。”
頓了一下,“也許多年以后,我沈家在那片土地上,就是真正的五姓七家。”
沈熙禮看著兒子眼里的光彩,心里微微嘆了口氣。
理想很美好。
然而要想做成這樣一樁大事,絕對不是紙上勾畫得出來,但是不管怎么說,兒子的這番心思讓沈熙禮徹底放心。
就怕兒子有超過現實的野望。
到時候到了那邊,兒子權勢越來越大,就會和東家存在不可化解的矛盾。
沈熙禮不愿意看見這樣的局面。
老實說,沈熙禮雖然覺得自家兒子能力卓然不輸六部尚書,但面對大明妖臣這樣的人物,還是盡量不要為敵。
更何況,人要懂得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