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少了推不動。”
“......愛特么建不建!”那人大手一揮就走了。
后來在準備計劃的提案中,大家看到了這條意見,不得不說,這個想法是可行的。但有幾個致命的問題,發動機的燃料用什么?發動機應該建多大以及多少才合適?
相較于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要更容易解決一些,畢竟如果真要實施,現在的精密計算都可以計算出發動機的多少及大小,甚至連安裝在哪里都能計算出來。
只是這個燃料問題很難解決,重核聚變技術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簡單,甚至比反重力技術還要難。
聯合政權和宇宙科研組利用三個月時間,在空間站上建造了兩座核聚變發動機進行試驗,期間共發射6千多艘運載艦上去,但只有不到4千艘成功抵達,其余2千艘都在發射途中或發射前,被掠奪者攔截并擊毀了。
原定是要建三座發動機進行試驗,最終只建成了兩座……
重核聚變技術難以突破,他們就用核聚變代替,這樣一來,建造發動機的成本就會大大提高,雖然對于目前的情況來說錢已經不重要了,但塞坦星的資源是有限的。
聯合政權對整個賽坦星上的鈾礦做了統計,最多也只能提供1千座發動機,10個小時產生1200萬噸的推力。相對于賽坦星到達彼岸星需要至少1個月甚至幾個月的航程來說,10個小時實在太短了…就像一條長達一百千米的公路,才走了一步就走不動了。
這個時候有人提出:“空間站可以利用賽坦星本身做引力彈弓,用一個小時,也就是1.2萬噸的推力足以使空間站高速圍繞賽坦星轉兩圈,然后1千座發動機全功率啟動,狠狠的把空間站甩向彼岸星!”
宇宙科研總都:“那剩下9個小時的燃料,還是不足以支撐空間站到達彼岸星。”
那個人說:“可以滑行啊!引力彈弓的作用足以將空間站拋過去,剩下9個小時的燃料只需要輔助做一些姿態調整就可以了。”
科研組對此經過了一番縝密的計算,發現想要利用引力彈弓效應把空間站甩出去的方案是可行的,不過空間站繞行兩圈是遠遠不夠的,起碼要繞行7圈才有足夠的力將它甩到彼岸的位置。
其實7圈也無所謂,就是需要發動機連續3個小時全功率開啟唄~那還剩下7個小時的燃料用來調整姿態呢~足夠了。
于是,發動機試驗開始了,遠在30萬公里外的所有人,都通過模擬實況轉播看著現場的情況。
秦楓也饒有興致的站在地堡中的模擬屏前看著。
巨大的發動機像是一個安裝在空間站上的大炮,點火的瞬間,一道火焰噴射而出,空間站表面被震起一層灰塵,飄散到空中,又緩緩落下。
火焰的高溫把“炮筒”燒的通紅,逐漸彎曲,火焰燒穿了彎曲的“炮筒”,發動機轟然倒塌!
空間站上的工作人員立即關閉發動機,但是沒有用,火焰的高溫依然烘烤著發動機。
沒過多久,在高溫的烘烤下,那巨大的發動機已然化成了一灘鐵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