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的探測器四面八方而去,各種數據于是四面八方匯總而來——
10納米間隙,卡西米爾效應讀數約1000千帕;
亞微米尺度,讀數還是10個大氣壓左右,這是地球上卡西米爾效應的邊界,超過這尺度效應就不是很明顯了,但在這里,似乎才剛剛開始;
微米尺度,還是10個大氣壓;
忽米,5個大氣壓……
絲米,2個大氣壓……
絲米尺度,已經是目前型號卡西米爾探測器的最大尺度了,但顯然沒到這世界的極限;
而10個大氣壓,則是壓力讀數的極限,從一開始就是爆表的……
這世界的微觀效應,果然接近甚至達到了宏觀尺度。
雖然由于面體關系,體積、重量、能量等參數立方增長;截面積、表面積、阻力等平方增長;越是增大,微觀效應肯定越不明顯。
但卡西米爾效應從10納米級來到絲米級,普朗克常數怕不得從-34到-24級?
不要覺得這很小,換另一個單位電子伏特就不算小了,而且這可是世界最小尺度呀!
最小尺度都這么大,那布朗效應……
掏出其他道具進一步測試,布朗效應果然也大大增強,來到了絲米尺度。
不過更直接的證據還是狹縫。
哪怕經過一再升級,狹縫已經很寬了,而且葉寒覺醒領域,可以進一步擴寬狹縫,即便是這樣,葉寒揮舞狹縫半天,愣是一個微粒都沒有捕捉到……
可能性有很多。
比如由于普朗克尺度變大,不確定性變大,這世界的基本微粒體積遠超地球,最小的原子都比地球最大的原子更大,超過了狹縫極限;
但這會導致另一個問題——同樣體積,微粒變大了,微粒的數量就要變小。
而且這種變小還是立方增長的。
微粒直徑增大十倍,數量就會減小一千倍……
何況自己的狹縫變寬遠遠不止十倍,已經是數百倍甚至接近千倍了,那數量就得相差數億倍。
那么少的微粒,能攜帶足夠多的信息,進化出和地球上類似的人類甚至文明社會嗎?
科幻作品中,動不動就會有生物放大變小的設定。
但假如基本粒子大小是固定的,攜帶信息多少是固定的,如此放大縮小導致的信息損失是必須考慮的。
所以蟻人什么的根本不可能存在……
如果真的存在,每縮小回復一次,他的信息就會失真一次。次數多了,就會像一張圖片被網絡上傳下載多次一樣,充滿噪點幾乎難以還原。【注一】
所以相比微粒尺度變大,其他可能性也必須要考慮。
比如,是微粒構造不同了,可能根本不是微粒而是其他形式。
同樣有量子漲落,有真空能量海,但基本結構有著本質的不同。
也可能這片棋盤之外的空間,世界結構和棋盤中的世界本來就不一樣,根本沒有多少參照意義……
反倒是收集數據的工作站終端,上面帶的很多軟件,主要是程式代碼,可以整合寫入混沌系統,豐富其中的應用。
葉寒埋頭開始忙碌,其他下棋人好奇觀望了一陣子,評估他的實力,算計他能做什么……
過了一陣子,算計的差不多,都搖頭笑笑不再看了,專心棋局。
葉寒上天對棋局影響還是蠻大的。
不說別的,單說晉陵,沒有了他鎮場,立刻就從龍潭虎穴,變回了誰都可以捏幾把的軟柿子。
雖然小伙伴們也竭力掩蓋這件事,上天也不同于淘汰,名字依舊會顯示在很多榜單上,但架不住隔天有耳,所有下棋人都知道啊。
把這件事搞的盡人皆知,下棋人甚至不用專門通知,搞事情的時候順帶暗示幾句就行了。
于是沒過多久,試探性攻擊就來了……
但試探的結果,讓除了統系、葉寒之外的所有人都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