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更相信德雷克公式,相信不僅是宇宙,僅僅銀河系中,理論上就存在很多文明!比現在要擁擠的多。
那為什么看不見找不到呢?
最早的一種可能性,也是很多作家寫爛了的一個梗。
說地球是個動物園,是被關在籠子里的欣賞物,是楚門的世界。日升月落是畫出來的,從古到今都是虛假的,向外的探測都是徒勞的。
這種可能性,不,這種現實應該是存在過的,部分證據就是曾經喧囂一時,但現在近乎銷聲匿跡的UFO傳說。
不過隨著地球星結在纖維競技場漸漸站穩腳跟,隕落的可能性越來越小,UFO也隨之消失不見了……
所以那些不速之客的目的也就不難猜了。
估計剛剛在競技場中有了地盤的聯邦世界也正面臨著同樣的困擾呢,除非他們有朝一日站穩腳跟。
當然動物園的可能性也就隨之排除了。
不過隨著對世界真相的深入了解,葉寒卻萌發了另外一種猜想,和動物園有些像,因果關系卻剛好顛倒的猜想。
那就是,動物園的籠子是有的,只不過建造的人既非外星人,也非纖維競技場的大能,而是……意識本身。
意識改變世界啊!
即便在末法時代,意識都可以產生觀察者效應。
在非末法的世代,意識對世界的影響肯定就更大了。
想想如果最初的生命有意識,它會干什么?
在我們剛出生的時候,好吧,人類不算,被父母保護的時間太長了。
但除了人類之外,大部分動物在誕生之初,就是靠著意識的本能,在危機重重的自然界艱難求生。
如果最初的生命有意識,如果當時的意識能顯著的改變世界,它會怎么辦呢?
十有**是躲藏!隱匿!就仿佛黑暗森林的宇宙一般,所有文明都小心翼翼的潛伏在陰影里吧?
所以地球外面如果真有籠子,也不是更高級的文明打造的,更可能是生命意識本身。
通過最初的,也是最終極的觀察者效應!
這道意識會將世界從真實宇宙中剝離,就仿佛光陰長河中萌發了一個氣泡,從水中升起到水面,甚至脫離河流,以躲避長河中可能的危險……
每一個還活著的世界都是如此。
所以籠子也根本不是籠子,而是渾沌如雞子的雞蛋殼,是世界的鎧甲,是文明的盾牌。
每一個有意識的世界都自成一個薛定諤黑箱,當中孵化孕育著各種各樣的可能性。合并、分裂、重組……就仿佛系統所說的多重宇宙。
這確實也是一種多重宇宙,只不過是局限于原初意識牢籠內的多重宇宙。
真正的宇宙并不會這么隨隨便便分裂合并重組,因為太太太大太大了!
而真實的宇宙沒有人能看到,碰觸到!所見所聞所感,全都是經過原初意識扭曲,浩淼而荒寂,孤單而寂寞的宇宙底板。
底板之上,極可能是世界叢生,文明競渡,如現實的雨林生物世界那般擁擠熱鬧。
就好像是同人,借由一個宇宙背景,演化出了各種不同的劇本故事。世界設定和主題框架是一樣的,但不同的劇本里,所有人的命運都不相同。
所以常規探測器、望遠鏡之類的手段根本看不到——全隱身的代價,就是敵人看不到你,你也沒法看到敵人。
物理定律如此,黑暗森林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