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主流科學界更好奇的是,既沒有實驗狗,也沒有超算權限,連智商都只有105,葉寒是怎么給出的這五六族特解的?
別說靠用功,現代科技早就離開普通人靠用功就能取得成功的階段了;
更別說靠熱血,這又不是熱血番……
“其實不難。”
葉寒沒有隱瞞,被問就公布了答案。
“當我意識到自己的大腦再也回不到當初,無法快速高效的思考,就開始尋找某種替代方式。”
這并非不可能,比如計算機,就是人類制造的輔助思考與計算的工具。
不過計算機是有明顯缺點的,其思維方式太過死板,沒有出錯或者聯想的空間,難以進行預設程序之外的邏輯推演,還存在各種不可判定的難題……
關鍵是,計算機只能進行輔助,想靠計算機創造性的解決科學問題,其中的創造性仍然依賴人的大腦。
所以對于葉寒來說是不夠的。
“最終我選擇了一種很有意思的生物——黏菌!”
說到這里,普通人可能懵然不懂,許多科學家已經明白了。
黏菌,真的是一種很神奇,有趣到了極致的生物!
它有多神奇呢?
雖然是一種單細胞生物,它天生知道如何以最少的消耗建立能量網絡。
月本人花了幾十年時間建設的東京地鐵,它僅需幾個小時就給出了最優線路,甚至比現實的設計更加合理。
它能控制機器人,知道如何走迷宮,吃東西嚴格遵循最佳營養配比,如果給的食物配比不對,它會通過多種食物搭配,調制出最適合自己的口味。
就仿佛一種天生會編程的生物,基因里銘刻了蟻群、退火之類的諸多算法。
更不可思議的是,它的記憶可以用一種很神奇的方式傳承。
將一團大黏菌分成一個個小塊,則每個小塊都有大黏菌的記憶,哪里可以走,哪里不好走,清清楚楚;
將一個小塊融入到一團大黏菌中,則小塊的記憶也會被大黏菌繼承和接受,同樣掌握行走的技巧……
而且以上所有不可思議都不是江湖傳聞,是科學家反復驗證,論文發到了Nature、BiophysChem、PNAS上的。
當然了,黏菌雖然神奇,局限性其實很大,更類似于一種量子優化算法,只解決特定問題有專長,缺乏通用性。
所以葉寒想靠它輔助計算三體問題甚至四體問題,必然得從頭建立一種實驗方法,將黏菌的強項用在正確的方向上。
這必然是一個艱苦而漫長且枯燥且煎熬的過程!
但葉寒沒得選。
智商不足,超算沒有權限,量子計算沒有資格,黏菌就是他最經濟、方便的選擇了。
從驗證最初的二體問題的解;
到通過氣凝膠構建立體模型,通過同樣需要偏微分方程描述的圖靈斑圖機制,建立反應擴散平衡,成功進入三體的領域,驗證那十六種解集;
再到繼續提升系統復雜度,嘗試求解四體五體甚至更多體的特定周期解……
葉寒用了整整十年!
雖然心魔幻境模糊了時間觀世界觀甚至邏輯性,但葉寒是這個世界的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