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輔導班,不請名師輔導,不內卷到頭懸梁錐刺股,怎么可能輕松加入?
地球上,由于大工業生產的存在,高素質工人的需求,才搞有教無類,五年小學四年初中,各種的義務教育職業培訓,直到最后供大于求,內卷到爆炸,學不聊生。
在這上界并沒有產業的需求,主要是各個實驗室嚴重需求合格的實驗狗——
會pcr跑電泳的實驗狗,知道如何分組實驗、準確記錄數據、整理報表的實驗狗,養果蠅、小白鼠、兔子、鴿子、猴子的實驗狗,尤其是,不惜拿自己當材料也要出成果的實驗狗……
雖然實驗狗、實驗狗的叫起來不好聽,但實際上,哪個搞科學的不是從實驗狗做起的?
包括葉寒都是。
除了最初搞數學不大用實驗,后來搞物理,再后來又搞生物,哪能沒泡過實驗室、處理過數據、給人打過下手?
每一條實驗狗,如果往上追溯其履歷,除了少數學術近親繁殖的產物,大多數在學生階段,都是能稱之為學霸的存在。
所以葉門一個月一次的招生考試,從一開始就不是面向普通人的。
除了墨銘那樣有手藝的,普通人在科學體系中能起到的作用太有限。
體力活不是不能做,但學東西太慢培養周期就長。
而且同樣是體力活,懂數據分析知道比較判斷的學霸,體力活也能玩出花樣來,是學渣遠遠不及的。
最終統計錄取率千分之一都不到,只有千分之零點幾。
但是,四面八方的朝拜者不僅沒感到艱難,反而是趨之若鶩,前仆后繼。
這似乎很不正常。
內卷到爆啊。
但是,古代科舉,全國幾千上萬的舉子,最后就挑出百十來進士,不是同樣的概率?
而且這才是其中一關,在此之前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另有足足五關,每三年才舉行一次。
那才真正是千軍萬馬擠獨木橋了。
二三十年前的考學情況也差不多,那時候初中升高中錄取率未必有10%,高中升大學,又能輕松斬去十之七八……
但有人叫苦叫累說什么內卷嚴重嗎?
不存在的。
因為那時候概率雖低,只要通過了,妥妥就是人上人,命運瞬間不同。
而后來概率雖高了,中考50%分流都罵聲一片,關鍵是,搞好了也大概率只是普通人,搞不好,卻是大概率淪落到社會底層……只好瘋狂內卷。
來拜師葉門的,除了少數覺得意氣相投的,多數是那些已經淪落底層的。
不會混的更差了,只是憑空多了條路,有就好了,誰會在意路細不細?
正經是因為選拔條件苛刻,最終能順利通關暫列葉門門墻的,都是那些真正有天賦的。
一個個智商超高,只是修行天賦稀爛,搞別的不行,搞科學真的很行。
經過不長時間的學習,就初步入了科學的門檻。
甚至飛快反哺了他們的修行,破瓶頸的破瓶頸,晉級的晉級……
他們的表現,真的不能代表一般情況。
可一般人不知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