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過后,街道上濕漉漉的。
低洼處,許多積水,正在嘩嘩地流淌。
順著街道兩旁小小的溝渠,匯入地下。
嘩啦啦地,到處都是水流的流淌聲。
雖說僅僅只是個小小縣城,但也有相對完善的下水道體系,據說是百年前建城時便已經架設,一直以來都運行良好。
陽光透過陰云,照下金色的霞光。
空氣里,濕氣很重。
淡淡的涼風,吹在面上,帶來愜意的涼意。
夏日本是酷暑之時,難得能遇到大雨,實在是一樁快事。
沿著磚石鋪成的路面走過,路邊三三兩兩的店鋪已經打開了門。
蘇淺雨帶著小溪,走在路上。
與陶明達的約定,并不急于一時。
鄭先生那邊,據說留宿在縣衙,一夜未歸,怕是這一兩日間走不脫身。
有著農人用扁擔挑著籮筐,隨便地擺放在空曠地方,叫賣著菜蔬。
米面糧油店內,來來往往的。
小溪跟緊了蘇淺雨,微微落后半步,跟隨著往前走。
路過一個布匹店猶豫了下,小姑娘還是微不可查地搖了搖頭。
注意到身邊人的神情,蘇淺雨只是略微思忖,頓時了然:
“這小丫頭,是舍不得錢了。”
確實,家里并不如以往寬裕了。
供用家用,自然還是綽綽有余,但這里面還得負擔讀書的費用。
筆墨紙硯,可都是消耗品,時不時就得買上一些。
除此之外,要進學,還得購買往年的科場成名文章,仔細研讀,反復揣摩其中破題、著文之道。
這又是一筆不能省的支出。
除此之外,還有人情往來,這總不好每次聚會都得讓別人出錢吧?
等等,等等。
讀書當真不是貧寒之家能為的。
當然,秀才之前,科舉難度并不算大,各方面的消耗也不是那么多,一年大約十兩,也夠嗆能應付。
一年十兩,對這種偏僻縣城來說,也當真是不少了。
家中固然還有些積蓄,但那都是不能輕動的。
故此,確實是要省著花銷。
“唉,想不到,我居然也淪落到缺少身外之物的時候·······”
蘇淺雨心下長嘆。
在過往數千劫中,他無論轉到什么世界,什么身份,都沒有短缺過用度。
無他,他累世修行,多行善事,積累下來的福德非常厚重。
所以每一世,基本上都沒有貧窮、下賤身份,除非他自己特意選擇。
而財運僅僅是福德之中一個微不足道的部分,也是非常不起眼的,跟健康、相好、妙音、法緣等等福德相比根本不算重要。
可前一世,他剛剛轉生之前,將之前積累下的福德,盡數施舍出去,贈與了蕓蕓大眾。
這固然是一件無私利人之舉,也是很大的善功,必然能得更大的福報。
但,善因種下,還需外緣際遇,讓善因發芽成長,形成果實,才能報到現實處。
換句話說,他處于一個尷尬的境地——他未來的福報肯定是不可思議之廣,但那些福德尚未現前的時候,他卻會缺少錢財。
“我將世間福德舍去,以大悲心,利益群生,獲得的是出世間福德。”
“人天福德是世間福德,暫時卻已經沒有了,連善根都被我轉化了,基本空了。”
“出世間福德,對于我成道大有裨益,如果為了解決一點錢財,就浪費寶貴的出世之福,轉化成財運,那簡直是拿金子換瓦礫,智者不為也。”
“沒辦法,看來只能請地藏菩薩幫個忙了。”
世間福德,諸如財富、房產、田畝、健康、相貌等等,都是在世間享受的福。
出世間福,就是清福,法緣、仙緣等等,也可以類比為修行的資質、緣法,甚至于成道的一線機緣,都屬于此。
前者易得,后者難得。
前者終究有盡,后者受益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