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許多時候,計算財產,都是折算成寶鈔(紙鈔)或者銅錢。
寶鈔這種東西,會有通貨膨脹,實際會有很大縮水。
即便這些都不談,實際上宗室也不可能真的富可敵國。
他們的俸祿按照品級都是有定例的。
明洪武九年定諸王公主歲供之數:
親王,米五萬石,鈔二萬五千貫,錦四十匹,紵絲三百匹,紗、羅各百匹,絹五百匹,冬夏布各千匹,綿二千兩,鹽二百引,花千斤,皆歲支。馬料草,月支五十匹。
其緞匹,歲給匠料,付王府自造。
靖江王,米二萬石,鈔萬貫,馀物半親王,馬料草二十匹。
公主未受封者,紵絲、紗、羅各十匹,絹、冬夏布各三十匹,綿二百兩;已受封,賜莊田一所,歲收糧千五百石,鈔二千貫。
堂堂明朝公主,受封后,也不過是莊田一所,每年收入千五百石糧食,寶鈔二百貫。
當然寶鈔實際價值要縮水很多,二百貫甚至能縮水到五分之一,也就是四十兩。
算算,一年下來,也就是一兩千兩的俸祿。
這還是正經的明朝公主。
洪武二十八年詔以官吏軍士俸給彌廣,量減諸王歲給,以資軍國之用。
因為宗室過多,后期削減用度。
乃更定親王萬石,郡王二千石······公主及駙馬二千石,郡主及儀賓八百石,縣主、郡君及儀賓以二百石遞減,縣君、鄉君及儀賓以百石遞減。自后為永制。
到此時,郡主僅剩下八百石俸祿。
不出意外的話,方才那車架之中女子,應當不會高于郡主,甚至更低,縣主、郡君、縣君、鄉君都有可能。
本朝開國以來兩百余載,宗室數目也已經很是龐大,以此類推,宗室的俸祿也不可能太夸張。
那么,郡主能拿出一千兩財物,隨便與人嗎?
這可能是相當于她本人一兩年間的正常俸祿收入了。
當然,宗室因為各種各樣的便利,總是有法子撈到許多外快,尤其是有實權的更是如此。
比如經營礦山、茶園等等。
但即便如此,一千兩,依舊是巨款。
什么理由,能讓人家送出這份重禮?
“吶,小溪,你對自己的身世,了解多少?”
蘇淺雨只能想到宗室女的角度上。
“我覺得,小溪你啊,可能是個郡主呢!”
大夏宗女,自上而下,各有品級,分別是:大長公主、長公主、公主、郡主、縣主、郡君、縣君、鄉君。
皇姑稱大長公主,皇帝姐妹稱長公主,皇女稱公主,女婿均為駙馬都尉。
親王女稱郡主,郡王女稱縣主、孫女稱郡君、曾孫女稱縣君、玄孫女稱鄉君,女婿則均稱儀賓。
“哎?我,我是郡主的嗎?”
不敢相信地,指著自己,小溪反問著:
“難道,我不是漁翁的孫女嗎?”
這是一直以來,家中對小溪的身世的說法。
無論對外還是對內,都自稱是江邊漁翁的孫女,孤苦伶仃,便送到別家寄養。
蘇淺雨只是嘆道:
“漁家之女?哪怕是漁家之女,有這份麗色,嫁入王府也是可以的。”
“可能是妾室,也可能外室·······總之,我只能想到這個緣故了。”
“是,或不是,入夜之后,便見分曉。”
分明瞧見,那女子已經注意到他們了。
那種眼神,可不像是看到無關緊要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