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穎微微有些羨慕。
她自是知曉,這是心性修持道甚深境界,時刻安住于清凈心中才有的待遇。
換句話說,魚玄機道行很高,哪怕不主動修煉法力,天地靈機也會自然匯聚而來。
這是半點都不能取巧的。
放在過去,魚玄機這種,便可稱之為自悟道種,破開天門,不經上師引導而自行入道。
實際上,哪怕是不曾修習過任何道法,單純的世俗凡人,亦可有緣他途入道。
棋道,琴道,書法,畫藝乃至于百工,皆可入道。
入道之途萬萬數,入道之心,其理如一。
大體上,只要能斷惑見真,如魚玄機這般,一念清凈,凈念相續,久而久之自然感召天地靈機不斷涌現而來,踏入道途不過是時間問題。
大道至簡,不過如此。
但凡夫之人,總是將事情想得復雜,非要將其中分化出個高低上下,安立各種名目,好似不搞出百八十個境界劃分來,就顯得不夠真實一般。
這就是貪著于外相之名,而忽略了其實質。
實則一切道法,都是為了這份清凈之心,為了這如如不動之心。
如得此心,一切法,一切神通,都能隨意得到。
失去此心,縱有神通百變,也必輪轉三途,不得脫離,永受眾苦。
是以,修道必先修心。
這心清凈,便是無為之法。
一切賢圣,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這一點差別,便是道行深淺高低。
于莊子所言,這清凈心即是圣人之道。
得此心,名為得道。
“《常清靜經》有云: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故名得道……想不到魚先生以區區畫師出身,竟然能悟到這常清靜之道,她雖沒有上乘法門,但如今也已近鬼仙道業了。”
“怕是用不了幾年,魚先生就該成仙了。”
宋穎心中嘆服,贊嘆不已。
“這樣的專一,我是很難做到了……畢竟我身為郡王之女,身份注定不凡,牽扯的事務頗多,每日都被塵勞關鎖。”
“縱然也堅持每日一二時辰功課,不曾懈怠,但想要如魚先生這般二六時中常安清凈,數十年從無間斷,那是幾無可能……故此我之道業難以精進勇猛。”
隨即又想到,自家能得遇這么一位有道真修,也是一樁難得善緣。
“魚先生,以你之見,我該如何自處?”
這陰司鬼吏上門而來,確實有些棘手。
莫看如今大夏鼎盛,龍庭福地已成,但還是惹不起正經陰司的。
別看她按照品級也有一隊陰兵鬼將日夜隨侍,背后更有龍庭,連陰司鬼差都要禮待,見到是她主持文化,便不愿強行拿人。
實際上,這僅僅是陰世陰神,對陽世朝廷的禮節。
更因為此時大夏國運鼎盛,德行不衰之故。
鬼神都要敬畏這功德,這才有這份禮遇。
然而陽世一朝,其運能有幾年?
氣數本不會長久眷顧一家一姓。
一旦德運兩衰,那時便不會再有這份敬畏和禮遇了。
別的不說,這龍庭福地,本就是朝廷體制運轉,兩百年牧民所積功德而成,而這功德始終是有盡的。
宗室子弟受這份功德庇護,死后可去福地享福,福盡之前,地府都拘束不得。
然而終有一日,再大的龍庭福地也會漸漸枯竭,墜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