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造惡該有罪報,然而誦經亦有誦經功德,這兩者皆不可沒,他日分別受之,兩無差錯。”
蘇淺雨沉吟片刻,覺得頗為適宜,又與鄭振明對視一下,見其點頭。
于是,方才開口:
“此事可允。”
共同通過此事,便有鬼卒將此人帶下。
即便其能誦經,然而卻終究有停息時。
抽空便被鬼卒帶下,送至投胎。
經此一插曲,陳判官談興略有增加。
“道友,我亦是陽世中人,因前世做過冥官,今世便經常入冥來處理冥獄之事。”
“每次入冥,身臥床上,狀如熟睡,不飲不食,亦不饑渴;入冥時若有親友忽至,也可瞑目對答,卻不能出言發問,只是隨其問而答,也不能輕易泄露此間事物……末后如同做夢,也也不能記憶與客作何問答。”
原來這陳判居然也是一位活人判官。
接著,又談論了下陰司官服,飲食以及俸祿。
有的答了,有的沒有答。
最后,陳判官感嘆陰司刑罰之重,有感而發:
“寧可受陽世刑罰,不要來陰司受罰。”
“冥刑種類甚多,較之陽世何止多出百倍,以陽世人看來,多有酷刑。”
“陽世受刑,刑畢則止,陰世則刑畢還有再刑。”
“譬如殺傷十命,陽世受刑,無非一死;陰世之中,必用刑十次,刑后判其轉生十次,皆被人殺死。”
“除此之外,刀山,油鍋,碓磨鋸鑿,實在可畏!”
“這些刑罰都是實有,較之陽世刑罰,百千萬倍殘酷所不能形容。”
“若是陽世人知道此事,豈敢再作惡多端?恐怕個個都要努力修行,爭取脫出輪回。”
“然則脫出輪回談何容易,余今生仍不能了,曾拖同僚查看,七十六歲后當轉世為一處為人,不過時日推移,如今不知冥注是否已改……余身為冥官,累世修行,積功累德,至今尚且成仙無期,何況本造惡者?”
“世人若生前不修善業,經此一人身后,百千劫再難得生人身,因功德不足,便輪轉惡道,再難脫離。”
“道友,我實在是羨慕你啊!”
陳判官不無欣羨地贊嘆道:
“如我所料不差,道友當是學貫三家,融匯三家精要,已入大成就者之列。”
“不知可能為我開示一二,我當何時能了輪回,脫生死,不再到這六道里受生?”
蘇淺雨默然。
他自然有天眼,能觀過去未來劫中事物。
當下為其觀看,隨后得出結論:
“你于來世,當能遇仙,授予金丹大道,先修人仙,再修鬼仙,煉成丹藥,赤子嬰兒,避世隱居洞天福地,為一地仙。”
“以今世以及過去世之功德故,能入住洞天福地,享一千三百載清福。”
“之后善業成熟,會有一次機緣相逢,你可求得飛升信物,但亦會有惡業成熟,飛升前有劫數需得化解……若能過此關,能升入天庭。”
“恭喜,道友下一世便能證入仙品,可喜可賀。”
陳判官好似心里放下了一塊大石頭,輕松了下來:
“那就好,那就好,多謝道友,我今再無疑事。”
“道友之情,我亦記之,日后若有事,可來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