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挑選南瓜,要從顏色、味道、手感、瓜瓤、外皮等諸多方面考慮。
從外皮顏色上來說,金黃色的南瓜,顏色越深黃,條紋越清楚粗重越成熟;綠色的南瓜,綠得發黑的是成熟南瓜。
南瓜熟后有一種清香氣味,而沒有成熟的嫩瓜有一種菜瓜的味道。用手試試,老南瓜外皮比較堅硬緊實,如果南瓜皮一掐就破,就證明成熟度不夠。
還有一個小技巧,用手掐一下南瓜上的那一小段莖,如果感覺非常硬,就證明南瓜采摘的時機比較合適。
“鄧阿姨,這些南瓜都要了,但是價格還得便宜一點,零頭抹掉。”喬智現在每天的流水都在二十多萬以上,現在腰包也算很鼓了。
“沒見過你這么會還價的年輕人。”菜販鄧阿姨覺得這年輕人嘴巴甜,每天供應的菜量還是挺大,也就沒有斤斤計較。
等喬智離開,隔壁批發鋪的曹阿姨陰陽怪氣地說道:“咱們做鄰居這么多年,沒見你這么大方過。”
鄧阿姨得意道:“要是你有這么年輕好看的客戶,也會愿意忍痛讓價。”
“他開的是什么飯館啊?每天要的貨量不少啊。”曹阿姨八卦道。
“開的一家食堂。”鄧阿姨可不會將喬智真正的底細和盤托出,否則曹阿姨親自上門,挖墻腳怎么辦?
“那肯定是超級好的企業食堂了。選材這么講究,比起星級大酒店還要苛刻和挑剔。”曹阿姨語氣中多了些許不屑。
食堂處于餐飲業最低端的位置,這畢竟絕大部分人的固定思維。
鄧阿姨沒再搭理曹阿姨,小喬這小伙子是悶聲大發財,她丈夫可是暗中調查過,食堂每天都排了長隊等待用餐,每天送過去的食材,當天只要用完,就關門營業。
即使五星級酒店,誰家冰庫里不儲存著大量的食材儲備?
但這家食堂卻是做到了每天進多少貨,都能全部賣完。
她丈夫暗自算了一筆賬,那家食堂一天的利潤,抵得上自家批發鋪至少半年的利潤。
鄧阿姨是個精明人,哪會因為喬智長得陽光,每天給他優惠一點。
鄧阿姨是看中了喬智是潛力不可測的大客戶,現在故意給點甜頭,好作長期合作的準備。
……
喬智在醫院見到陶南芳,雖然陶南芳現在的身體已經基本康復,但醫生還是建議她留院觀察。
陶南芳吃完喬智給自己精心準備的美食,抬頭看了他一眼,女婿跟女兒不一樣,關系總隔著一層紗。
別看喬智對自己這么體貼,每周至少到醫院跑三四趟,但陶南芳并不覺得喬智多親。
但是無論喬智是真心如此,還是故意演出來給自己看的。
就沖著自己住院這段時間,他能堅持如此,
(本章未完,請翻頁)
陶南芳對當初給大女兒定下的婚姻便不后悔。
陶南芳經過這次手術,價值觀已經改變很多,對于細枝末節,不會太較真。
她對喬智由考驗,慢慢到了一種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