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還講究用餐環境,食材以及禮儀?
至于隔壁島國的餐飲文化之所以受到全球的關注和認可,并不是因為他們餐飲文化有多深厚。
而是經濟穩定,有一幫廚師能夠沉淀下來,思索、挖掘、追求餐飲的精神層次和藝術層次。
華夏的節奏很快,導致“上菜快不快”,成了華夏廚師是否優秀的標準。
大部分廚師每天都在烹飪固定的菜單,考慮如何讓顧客以最快的食物品嘗到食物。
至于食物味道只要過得去,便可以了。
對食材質量的管控,絕大多數餐廳都不太在意,也不愿意下功夫。
伴隨著華夏經濟水平提升,民眾素質變高,國內餐飲行業已經面臨變革。
不僅得追求效率,還得注重品質提升。
集團化的餐飲企業,已經提前布局。
陶南芳微微一愣,“你的觀點和鄭老驚人相似。他打算將中餐文化的精致主義提煉出來,從里昂出發,再在全球范圍進行推廣。我決定支持他的這個想法。”
喬智對鄭澤有了全新的看法。
國廚和巨匠存在很大的差距,兩者的廚藝水平或許差不多。
但,后者具有更長遠的戰略眼光,并愿意付諸努力,旨在推動行業的發展。
鄭澤不僅是國廚,還是巨匠。
他努力在華夏餐飲史上留下自己的痕跡。
至于丈母娘的視野比正常人也要更加長遠。
她愿意資助鄭澤邁出這一步,是一個很偉大的決定。
這部分投入,不一定有回報。
前瞻性的投資,不求回報。
“我愿意拜鄭澤先生為師,還請您幫忙協調一下。”
喬智終于作出決定。
看中了鄭澤的德藝。
“好的,晚點我會跟鄭澤聯絡。”
陶南芳不動聲色,暗嘆了口氣。
剛才她還真有點擔心,害怕喬智會拒絕自己。
喬智似乎很好說話,但其實自己的想法很多。
明明是給他推薦一個名師,結果怎么像是在求他?
這滋味還真夠古怪的。
返回屋內,陶南芳給鄭澤打了個電話,“老鄭,你要徒弟不要?只要你開金口,我改明兒就讓他主動上門。”
鄭澤微微一怔,“我是想要徒弟,但只要那一個。”
陶南芳淡淡一笑:“放心,絕對是你想要的那個!”
……
父母吃過飯,休息片刻,喬智開車將他們送回小區。
陶南芳還準備了禮物,都是價值不菲的營養品。
柯清本拒絕不要,最終喬智做主收了下來。
收禮品對主人而言,是一種尊重。
返回的路上,喬源彬和柯清似乎有點累,都不太愛說話。
喬智將父親背上樓,柯清催促喬智早點回去。
等喬智開車離開,柯清望著車燈消失的方向,捂著嘴哽咽起來。
喬源彬見妻子如此,也是黯然神傷,安慰道:“喬智在陶家還是挺不錯的,親家還是很認可他的。”
兩人在陶家待了數小時,都覺得不適應。
何況喬智在
(本章未完,請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