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請翻頁)
餐。
“好香,閩南糊看上去不咋樣,味道實在是香。”元景曜捧著碗,忍不住感嘆。
“什么叫不咋樣,我覺得挺有食欲啊,里面的配料好多啊!”辛怡瞪了元景曜一眼,暗忖給你吃就不錯,還敢質疑喬智的廚藝。
昨晚元景曜做的那幾道菜,擺盤是挺花哨的,但入口不是咸得齁人,就是淡而無味。
元景曜被懟了一句,尷尬地笑了笑,他是閩南人,從小就吃這個閩南糊,其實他心里也清楚,閩南糊就是這個賣相,喬智對火候控制的不錯,顏色綠得很正,即使本地做了幾十年的老店,也不一定能做出這么地道的閩南糊。
“好吃不好吃,我最有發言權!”元景曜嘿嘿一笑,用筷子挑入一塊入口。
地瓜粉進入嘴里就開始化開,跟看到的一樣爽口。
舌尖留下一股很甘冽的香氣,多種食材雖然混合在一起,但涇渭分明,他能品嘗分辨出每一次牙齒咀嚼咬碎食材帶來的美好滋味,宛如多種食材在口腔里開啟舞蹈派對。
“這閩南糊實在太好吃了!”元景曜第一次發現這道自己從小吃到大的食物,竟然會有如此魔性。
喬智的每道菜都有一個特點,讓人一吃就停不下來,連吃了兩筷子以后,連話都不說了。
辛怡見元景曜前后判若兩人,忍不住笑出聲,“老元,你還真是不會偽裝一下自己的心情。”
元景曜嘴里咀嚼著東西,含糊不清地說道:“好吃就是好吃,為什么要隱瞞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呢?喬智的東西有一種魔力,讓人無法說出違心之言,否則良心會特別疼。”
辛怡想說瞧你那個德性,還是沒說出口,自己剛才的吃相可不大好,手里細瓷碗比元景曜手里的那只還要干凈。
眾人在吃閩南糊的同時,喬智開始準備另一道閩南美食——九門頭。
九門頭選用牛身體上九個精華部位,牛舌峰、牛百葉、牛心冠、牛肚尖、牛峰肚、牛心血管、牛腰、牛肚壁、牛里脊!
被人比作像是一臺漢戲中的旦、花、丑等九種角色。
福建名儒張鵬翼品嘗了九門頭后,用詩句贊嘆,“草里藏珠少人問,脆聲嗦嗦隔山聞”。
九門頭是閩南菜系中講究刀工的一道菜!
喬智烹飪這道菜,不像閩南糊那樣粗糙,而是精細到極致。
牛的九個部位根據肌理不同,如同工藝品般被悉心雕刻成花狀、條狀、片狀、塊狀。
如牛肚尖,要切小的花,正方形。要切又不切斷,藕斷絲連之感。
刀工絕對不是為了炫技那么簡單,有一個基本的功能,就是便于入味,第二是便于成熟一致,第三是為了美觀。
不同的刀工,適應了不同的烹調方法。
比如炒、爆等烹調方法,所用的火力較大,烹調時間較短,要求成品脆、嫩,為了入味或熟透起見,原料宜切得薄、小;
燉、燜等烹調方法所用火力較小,烹調時間較長,成品要求酥爛入味,為了防止碎爛或糊,原料需要切得厚、大;
而燒、烤等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