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哥這么幽默,詩都念了!”
林永霖嘿嘿笑道:“我這是投其所好,飲食男女不都這樣?喜歡詩的浪漫,越吟越浪!”
……
陳翔是一個很自律的人。
他年輕的時候喜歡抽煙,但四十歲的時候,檢查身體,醫生叮囑他不要抽煙,他從每天至少一包煙,到徹底戒煙,只花費了三個月的時間。
陳翔不是為了健康,而是為了鍛煉自己的意志品質。
一個連煙癮都克服不了的人,這輩子還能有什么出息?
陳翔年輕的時候心懷抱負,他夢想自己成為一個政治家。
他一開始以為學法律,距離政治家很近,結果發現,在華夏和其他國家不一樣,那些國家領導人大部分都是學習理工科畢業。
陳翔也曾是個充滿理想情懷,希望以己之力推動華夏法治進步。
但他親眼感受到了無奈無助,到如今的光明乍現。
二十年前,他剛畢業的時候,發現盡管華夏很多地方都有明文規定,但人情社會,人治大于法制,很多違法亂紀的行為,經過人為干預,變成另外一個結果。
甚至還出現了不少冤假錯案,因為追求成績的緣故,很多人牽扯其中,多年之后發現是錯判誤判,政府盡管給予了一定的補償,但再多的錢能讓命運軌跡倒流嗎?
陳翔每年要接觸至少兩百個案件,盡管很多案件交給下面的人去負責,但案件結束之后,他都會復盤一遍。
看慣了諸多案例,陳翔的同情之心也變得麻木。他發現自己對那些弱勢者缺少同情,即使明知弱勢者是受害方,但還是會站在客戶的角度,幫助客戶去欺負弱勢者。
陳翔知道自己的心態遠離了初衷,他想要找回年輕時的嫉惡如仇,卻再也找不到那種感覺。
讓他感動的是,在比自己小十幾歲的師弟,陳琻鑫的身上,他能看到青澀與純粹的一面。
時代不一樣了,盡管社會還存在很多人治的一面,但華夏的法律法規在不斷健全,早晚有一天,華夏會成為一個真正的法治國家,那些挑戰法律的人終究只能猖狂一時。
而像陳琻鑫這樣的青年律師,他們是華夏法治的未來。
他們有堅定的目標,美好的理想,堅韌的品質,作為前輩,必須要保護好這些珍貴的種子。
陳翔點開郵箱,里面有很多人投遞過來的信息,與陳琻鑫被刺的線索有關。
百萬懸賞的效果不錯,信息已經被自己的助理篩選過一批,但到了自己這邊,還是有很多郵件,陳翔耐心地看了起來,不時地用筆記錄一下郵件的名稱,以及其中提到的重要線索。
要當一個好的律師,必須要有清晰的邏輯,同時還要具備從大量數據篩選出有效信息的能力。
陳翔是這方面的高手。
大約半個小時后,陳翔看完了所有的資料,門外助理匯報,“喬老板過來了。”
陳翔早已等候多時,連忙站起身,面帶微笑,“趕緊請他進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