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喬智道:“如今整個社會有很多天才,他們擅長抓住社會的敏感點。我為此做了深入的研究,想要刺痛大家的敏感點,必須要反其道而行之。當大家覺得你不可理喻時,再順手捋毛,將他們的情緒撫平。”
梅菱仔細想想,喬智的確每次是這么做的。
作為消費者,當然希望餐飲企業能夠降價,但喬智反其道而行之,利用漲價讓大家群情激憤。
喬智字在公眾輿論徹底爆炸的同時,還刻意布置了個后手,那就是打公益牌。
今年國家政策就是節約型社會,避免各種浪費。華夏民眾隨著經濟發展,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確有些膨脹,比如請客吃飯,桌上有很多菜,覺得打包是可恥的。
這種對糧食不尊重的觀念,是需要通過主旋律的引導,讓大家認識到什么才是正確的價值觀。
以島國社會為例,盡管島國的人均消費水平比華夏要高,但他們對待糧食的態度遠比華夏人要更為珍惜。
島國是個島嶼型國家,土地面積受限,島內很多資源匱乏,所以政府從小便開始教育孩子,要節約糧食,節約所有的資源。
現在華夏的民眾大部分人都能吃飽穿暖,但并不代表糧食就是夠吃的,每年很多糧食都是從國外進口,國內的糧食并沒有辦法滿足國內百姓的需求。
因此節約型社會,是國家必須要推動的政策。
智雪公益基金會推動這個公益活動,受到了諸多媒體的關注,其中不乏黨報。
梅菱研究了喬智的計劃書,對喬智的格局和事業很佩服。
看似簡單的創意,但卻有著有序的執行流程,同時還有宏遠的目標。
計劃書最后幾頁,表達了喬智的核心理念,要讓民間公益行動與政府實現有效的響應,自下而上,幫助國家的策略和思想落地生根。
喬智太敢想,也太敢做了。
“這個計劃你構思了多久!”
“大概一個月吧!免費食堂落地之后,我就在考慮下一步該怎么做!”
梅菱好奇道:“你是怎么想到的?”
喬智坐在椅子上,“我在奧地利被人綁架的時候,突然有一個想法,如果他們將我丟到了無人島嶼,那島嶼上什么都沒有,我必須要荒野求生。屆時我第一個要解決的,那就是溫飽的問題。如今華夏很多人都能吃飽了,但仔細想想,我們的父輩大部分都感受過荒年的可怕。不僅會吃草根樹根,甚至還會吃土,饑餓離我們也并不遙遠。如果我們前往非洲部分國家,可以發現他們對食物的需求,勝過了其他一切需求。”
梅菱輕輕地嘆了口氣,“你這個人有兩面性。”
“哦?每個人都有兩面吧,有邪惡的一面,也有善良的一面。”喬智自我辯解。
“你是個精明的商人,追逐利潤的時候,心狠手辣。但你又是一個有良知的人,看到弱勢群體,看到災難,會悲天憫人。”梅菱認真道。
喬智沉默許久,笑道:“別夸我,我會驕傲。”
(本章未完,請翻頁)
梅菱搖頭,“驕傲?別人或許可能,但你絕對不會!”
喬智是個低調的人,恨不得將自己的光芒完全藏起來,他怎么會容許自己膨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