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世界}
重新面對博多控衛,見沒人上來包夾,林玨當即把球傳給仙道過了一下手,再接到球時,他又做出了墊腳投超遠三分的姿勢。
看到這一幕,博多控衛滿臉無奈,可就在他糾結是否要撲蓋上來的時候,林玨直接投了。
“唰!”
三分空心中的。
這一下,不止博多眾徹底絕望了,就連看臺上的山王眾和海南眾也陷入了大面積的沉默之中。
誰說單一的進攻方式、誰說一直投三分打不死對手?那就讓他來親眼瞧瞧場上那個身穿白色球衣的四番妖怪吧!
其實這就是所謂的三分一波流,只要靠連投連中的三分在短時間內莽出二十分以上的分差,那么就算是職業球隊也很難追了。
要知道,美職籃常規賽的最大分差逆轉記錄有兩個。
一個是1996年11月28日爵士主場戰掘金,半場以36:70落后了足足34分,然后在第三節開始后爵士甚至一度落后36分之多,但終場卻以成功逆轉翻盤。
另一個是1977年11月26日雄鹿客場挑戰老鷹(這時候aba和nba已經合并,但nba尚未啟用三分線),而雄鹿在第三節結束時更是落后了28分之多,這還不止,在離終場還剩8分43秒時雄鹿的落后分差達到了29分,可此后雄鹿打出了一波35:4的超級得分潮,最終以逆轉老鷹。
但類似的夸張翻盤幾乎不會在業余比賽中出現,因為業余球手之所以業余,源于他們經歷的比賽不夠多,神經磨礪得還不夠粗大,導致一看到分差拉大自己心理就先崩潰了,自然無能反敗為勝。
博多眾同樣如此,哪怕他們長期以來都是全國四強中的常客,但高中生就是高中生,心理素質甚至連野球場那些偶爾賺包煙錢的業余球手都比不上,所以在面對接近四十分的分差時,他們心頭難免滋生出絕望的情緒。
尤其是這個時候博多教練才剛叫完上半場的第二次暫停,博多眾剛回到場上就遭了林玨一記致命三分,心理不崩潰才怪了。
更要命的是,離上半場比賽結束還有七八分鐘時間,于是現場觀眾、海南眾還有山王眾全都大跌眼鏡,見識到了傳說中號稱“防守機器”隊的博多商大附屬究竟是如何一潰千里的。
塾德三分兩分三分、兩分罰球三分……博多打鐵打鐵罰球、打鐵罰球打鐵……
嗶嗶~~!”
當上半場哨聲響起時,兩隊比分定格在了博多落后六十分之多。
以至于不少觀眾都開始提前退場,不忍心再看下去。
到了下半場,塾德這邊開始走馬換將,除了林玨一直留在場上之外,內藤鐵也和天野大冶兩大內線下半場二十分鐘時間各在場七分半鐘,最后五分鐘四個絕對替補加上林玨愣是沒讓垂死掙扎的博多眾縮小分差。
“走啦澤北,回去看錄像,想一想針對策略!”
“是啊,沒什么好看的了,反正明天就會對上他們……”
“具體有多厲害,到時候就知道了。”
隨著山王眾離場,比賽的時間也幾乎走到了盡頭。
“嗶……嗶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