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被叫進來的男生,叫李明,是農村上來的孩子。平時成績中等,性格老實,住校。
他之所以會投錢,完全是因為跟風。看到其他學生投錢之后,有可觀的利息可以拿,他也就跟著投了100塊。
平時,李明父母給他每月的伙食費是400,他拿出100塊錢,剩下還有300,省著點吃也是夠的。所以這100塊就算投沒了,也不會危及生命。
事實上他是賺的,上次拿到的利息是50,所以他又把本錢100給投進去了。農村出來的孩子也很會算賬,如果又賺了50,那這個月他的伙食可以大大改善;如果100都虧了,因為拿過利息了,其實他也只是虧了50。
本來,李明就想這么一直投下來,不斷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
沒想到他卻被調查組給叫來了。
在路上,張琪還嚇唬他:“坦白從寬,抗拒從嚴。”
李明轉過臉來,用實誠地眼神瞧著他:“張琪你說的這句話不對。應該是,坦白從寬,牢底坐穿。”
“……”張琪懵了下,沒想到老實巴交、從農村上來的李明,竟然不好糊弄,就道:“這是誰教你的?”
李明老實地回答:“我爸。”
張琪:“你爸干啥的?”
李明:“在坐牢。”
“……”張琪無話可說了,“你爸不容易,坐牢也能供你上學。”
李明:“不是我爸供的,我媽供的。我爸和我媽,早幾年就離婚了。其實,我爸說,假如他當時不坦白,可能不會坐這么久的牢……”
張琪對李明的家庭生活沒興趣,就說:“行了行了,你先進去,接受調查吧。”
李明面見了調查組。
瞧見李明打扮樸素、其貌不揚、老實巴交,班主任沈勇覺得,應該能從李明口中套出許多重要信息。
可結果李明卻把“坦白從寬、牢底坐穿”奉為座右銘,他只說了自己交給了王華100塊錢,后來王華還給了他150塊錢,就這么簡單。其他一概不知。
紀檢委員威脅道:“你知道什么,都得說出來,這種非法集資性質很惡劣,你都坦白了,以后就沒你什么事了。”
李明卻想起了在坐牢的老爸,當初審訊他的人,恐怕也是這么說的,可結果他老爸還是進去了。
為此,李明道:“我真的其他什么都不知道了。難道,老師們想要聽我編故事嗎?”
副校長舒航道:“編故事就算了。”
李明離開。
接下去,被叫進來的是王華。
屬于市民階層,老爸在農貿市場有個攤位賣豬肉,老媽在市中心醫院門口開餛飩店,家里日子還算好過。他投錢的事情,他老爸老媽都知道。
他老爸老媽是做小生意出身,在他們的眼中世界上有很多坑,也有很多的機會。把坑填平,就剩下機會了。
但是,一個人假如沒有入坑,也就不知道機會在哪里。所以,面對未知的坑,他老爸老媽是鼓勵兒子去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