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住驟然失重的不適,他在心里默默地計時,想要估算出密界實體與地面的大致距離。
10秒,標志著下降距離接近500米。
15秒,意味著下降距離超過1000米。
20秒,下墜!
25秒,下墜!下墜!持續下墜!因為失重而產生的各種生理反應開始加劇,黑暗中,另外三人的呼吸聲變得愈發急促,而且好像還有一個人忍不住扶著墻嘔吐了。
30秒!“咔嗒咔噠”,一陣細密的齒輪受力聲,如果不是在如此靜謐的環境,基本不會注意到。間歇性耳鳴的癥狀開始緩解,電梯在減速。
33秒,瘋狂墜落的電梯終于停了下來,若是參數沒有估錯,這已經是距離地面5500米左右的恐怖深淵。難以想象,密界的設計者Z先生和北野武究竟開了怎樣的腦洞,才會給一個游戲場景定址在如此驚世駭俗的地方!
“嘔~”電梯一停,另外倆人也開始無法控制地嘔吐起來。
“嘔…我以為我們已經準備的足夠充分了…”淺井雪捂著嘴,臉色蒼白,眉頭緊蹙。
“哇…嘈…傳聞果然沒有錯,這個Fuxx的密界是星球大戰時期的一級庇護所改造的!”威廉吐的最慘,連苦膽水都嘔出來了,在電梯里第一個吐的人應該就是他。
“咳咳…我吃了一些苯海拉明和氨苯堿…”閆雄正在用一張白色的方巾擦嘴,他看上去是這三個人里相對最不狼狽的那一個,“但是這個瘋狂的電梯仍舊將我們變成了反芻動物…”
“做好準備,門要開了。”只有肖陽,維持著電梯下降前的站姿,雙手抱肩,神色從容,似乎剛剛那一段驚悚的經歷從來沒有發生過一樣。
半球體水晶罩緩緩地縮回了地面,東南方45度角的虛空,投影出一個桀驁不馴的中年男人,鍋蓋頭,濃粗眉,蒜頭鼻,目光犀利而深邃。
“你們好,我是北野武,歡迎你們來到我的世界。”沒有太多無謂的客套,投影里的男人擠出一個生硬的笑容,就開始了游戲背景的介紹。
西元2007年,一名來自加拿大(星條綜合聯邦在3.0時代的成員國之一)的醫生發現了大腦在人體臨床死亡之后依然繼續工作的證據。研究中,一位患者在心臟停止跳動后依然保持了10分鐘的大腦活動,并呈現出我們在深度睡眠時的腦電波。
西元2013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斯托尼布魯克分校危重癥醫院的助理教授山姆.帕尼亞發表論文,闡明一個重要的觀點——死亡并非發生在短暫的一瞬間,而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首先是缺氧,營養物質流入大腦細胞。數秒后,大腦活動受到影響。接下來的幾分鐘內,糖類匱乏的細胞會經歷預定的細胞死亡步驟。再接下來,人體系統內的各種信號機制開始傳遞給細胞所謂的“死亡通知”,而整個過程可能將歷時數個小時。文末,他給出一個猜想,“毫無疑問,任何過程都應該是可以被中止甚至逆轉的,死亡也不會例外。”
西元2018年,加州再生醫學研究基金會(Sens)的首席科學官德格雷正式提出,衰老的本質跟感冒發燒其實沒什么不同,也是一種疾病。遺憾的是,人們在文化上接受了“衰老是不可避免的”想法,因此任何試圖阻止其造成的損害常常被認為是做無用功。但事實上,也許大多數人此刻對衰老的悲觀態度跟過去的人認為“人類是不可能飛翔的”類似,都是被所謂的“時代通用常識”禁錮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