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時種下的希望,已經成長為參天大樹了嗎?
但是我自己呢?
為什么那些印象深刻的記憶片段,都不在這十年以內呢?
“你到這里來,不會只是想說這些吧?”我開始好奇這位年輕人的來意。
“先生,是時候超越喬布斯了。”
小伙子挺直了腰,目光灼灼地望著我:“或者說,是時候翻開人類進化史的下一頁了。”
“我想我能幫助你做到這一點。”
......
“據我所知,俄羅斯媒體大亨德米特里?伊茨科夫早在2012年就已經開啟了人類永生計劃。”
“雖然這個項目最終因故擱淺了,但是我認為,失敗的原因更多是**,項目本身的理論和方向都是沒有問題的。”
“什么項目?”
我以為我聽錯了.
“一個開啟永恒時代的項目。”李回答。
“哈哈哈,別開玩笑了。”我笑著搖搖頭。
熱寂說的“大凍結”。
大爆炸說的“大塌縮”。
暗能量理論的“大撕裂”。
幾種主流物理學理論演繹的宇宙終極命運都是一致的——毀滅。
就像是不可能制造出來的永動機一樣,這些都是最基本的物理學常識了。
“我沒開玩笑。”
方舟也搖搖頭,神色肅然。
按了一下智能眼鏡上的投影開關,一個簡單的公式就投影在了虛空里的光幕中——lim(1/x)(x->0)=∞。
“我知道您想說什么。”
“物競天擇,盛者必衰。”
“那存在的,終將逝去。那永恒的,終將毀滅。”
“這些所謂的真理曾經讓我感到深深的絕望。”
指著光幕里的公式,方舟的眼神里閃過狂熱之色:“直到有一天,數學里的極限概念給了我啟發:通往‘永恒’的大門固然遙不可及,但我們真正要做的,從來都不是實現它,而是走進它。”
“走進它?”
我出神地望著這個熟悉而又陌生的數學公式,內心涌動的暗潮讓我仿佛回到了6歲,那個父親給我講解黑暗和光的夜晚。
“是的,連接近都還沒有做到,又怎么能斷言一件事的可行性?”
“時間撥回到兩百年前,飛行對人類來說是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而當時的不可能,是因為過去的百萬年來,人類的身體結構,無法懸浮在空氣中。”
很奇妙的,這一刻侃侃而談的方舟,總是讓我聯想起早已故去的父親。
黑白色的記憶片段里,他也曾這么給我講解過科學和魔術的分別。
“但是當我們了解清楚鳥兒飛翔的原理,工程師造個飛機,也可以載著人在天空飛翔。而且我相信,隨著基因工程的進一步發展,有一天,人類自己也能將身體改造到可以飛翔。”
“這個比喻很好,我明白了。”
我點點頭。走出回憶,那些因為時間而褪色的激情再次在我的胸膛里涌動起來。
“我決定成立我的第六家公司,名字就叫做阿芙斯(Approach,意譯為趨近于)。”
“我很期待,人類無限趨近于永恒的那一天。”
……
誠然,這段過往在馬斯克平實樸素的描述里顯得有些云淡風輕。
但不可否認的是,恰是這次偉大的會面,終結了持續約20萬母星年的人類3.0時代,開啟了人類邁向4.0乃至5.0時代的輝煌旅程。
偉大的人物回憶重要的歷史時刻,此情此景,值得所有人的駐足觀禮。也正因如此,這段彌足珍貴的影像,成了格利澤皇家生命學院每年開學典禮上的保留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