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兄應該是關心向岱山島移民的事吧?”徐爾覺隨即笑了笑問道。
不等黎安明回答,他便笑著說道:“因為黎兄你那岱山商會的所作所為對淮北及鎮江、蘇州、松江等府官員頗為有利,加之何掌柜的打點,各府官員們對此大多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到在下來時,何掌柜已經從各處移民數萬了。”
“多謝徐兄告知!”黎安明聞言拱手致謝道。
對于何源的進度,他倒是很滿意,往往每當災害來臨時,移民是最方便的時候。
徐爾覺卻是擺了擺手,說道:“黎兄,在下此番前來,還為一事。”
“徐兄請講!”黎安明拱了拱手說道。
“黎兄請看這一份奏報。”徐爾覺從懷里拿出一份書信,遞給黎安明道。
黎安明有些疑惑的接過看了看,信紙上只有一行字:萬歷四十八年八月二十二日,颶風損壞山東登州、萊州二處運糧漕船一百多艘,沉溺大米三萬九千余石。
“這是何意?”黎安明睜大了雙眼,反復看了幾遍,然后望向徐爾覺頗為不解的問道。
徐爾覺聞言朝那些匠人們看了一眼,黎安明見狀頓時了然,連忙起身對那些匠人拱手說道:“各位已經吃好了吧,那就先安排各位去工坊區試試手藝如何?”
“一切謹憑黎公子安排!”聞言,那些匠人連忙起身回道。
黎安明見狀點了點頭,隨即便讓喜鵲先帶他們去工坊區了。
等他們離開后,黎安明才笑了笑說道:“徐兄但說無妨!”
“還有一件事。”徐爾覺笑了笑說道:“八月初三,戶部尚書李汝華上疏說:山東巡撫王在晉報告海運六十萬石,尚欠一半,欲留解進戶部的銀兩。當前京邊皆急需用銀,只有以平價入糴可以通融。今山東報倉谷七十萬余石,請以其本平余。萬歷四十八年該省加派田賦銀為五十四萬余兩,擬以二十萬余兩解運戶部,三十四萬糴兩用為收余倉谷,以為明年備荒之用。以使上下兩便。”
“這兩件事有什么關聯?”黎安明頗為不解的問道。
徐爾覺見狀笑了笑,說道:“黎兄,你再把淮北及鎮江、蘇州、松江等府大饑的事情聯想起來想想看?”
黎安明聞言頓時若有所悟,低頭仔細思考著,這一切都是發生在八月,八月開始,淮北及鎮江、蘇州、松江等府大饑;八月初三,王在晉在山東留銀備荒;八月二十二日,颶風損壞山東登州、萊州二處運糧漕船一百多艘,沉溺大米三萬九千余石。
要說是巧合,黎安明打死是不相信的,那就只有一個可能:“徐兄你的意思是山東把糧食運到淮北及鎮江、蘇州、松江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