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說是實驗室,不過就是一個簡單的屋子,專門用來做試驗而已,與后世的實驗室完全是兩碼事。
見狀,黎安明頓時嘆了一口氣,要不是今天碰巧來此,他都還不知道宋應星已經開始著手研究蒸汽了。
黎安明從臺灣回來后,趁著無事,便把那些關于蒸汽機的資料翻出來看了看,這不看不打緊,這一看便發現了問題了。
原來蒸汽機根本就用不到橡膠,他被他看得那些毒害太深了,一直以為蒸汽機密封需要橡膠,其實哪里是這樣。
瓦特的改良蒸汽機是1775年制造完成的,硫化橡膠是1839年才發明的,最高工作溫度攝氏50-80度,顯然橡膠和蒸汽機無關。
黎安明看得很多中都談到要發明蒸汽機就要用到橡膠,可是蒸汽機從來都不用橡膠密封。橡膠這玩意兒根本不適合高溫高壓的密封。古代做蒸汽機最好的密封辦法就是用銅活塞環密封,技術完全可行,缸頭缸尾就用銅墊密封。
知道此事后,黎安明便帶著蒸汽機的資料直接到了物理學院,準備建立一個蒸汽機研究小組,按照他的估算,這蒸汽機沒有個三五年,是很難出成果的。現在開始慢慢研究,時間上來說也差不多了。
而宋應星自從來到遵義后,便被黎安明帶進了物理這個坑里出不來了。知道黎安明要研究個新東西后,他便義無反顧的接了下來。
不過宋應星還是太著急了些,這理論恐怕都還沒弄明白呢,就開始做蒸汽實驗了。黎安明還告誡過他這蒸汽會爆炸的,沒想到還是出事了,不過幸好這只是一個小型蒸汽鍋爐的實驗,威力不大。
孫元化隨著黎安明在實驗室看了看,約莫知道這蒸汽是何物了,不過他還是很疑惑,便問道:“黎公子,這水燒開后的水蒸汽有何用處?”
“不知道孫先生可有仔細觀察過水蒸氣?”黎安明沒有回答,反而笑著問道。
“這個........”孫元化聞言一時有些愣住了,不過還是老實的搖了搖頭說道:“不曾觀察過。”
聽到孫元化的回答,黎安明只說笑了笑,也對,誰沒事會去觀察水蒸汽啊。
黎安明在實驗室里看了看,正好有一個節煤爐上燒著一壺水,估計是宋應星他們研究用的。他便借著這個道具大概的給孫元化講解了一下蒸汽機的動力,最后他說道:“如果這蒸汽能研究出來實用了,可比水力要厲害多了,甚至還有一些你想象不到的東西也會隨之出現。這么給你說吧,這蒸汽,是能改變世界的。”
很多中常常把知道沸騰的蒸汽能頂開壺蓋和造出蒸汽機放一起說,好像蒸汽機原理簡單,主角指點指點,古人就能搗鼓出來!
蒸汽機原理確實容易理解,但要做出實用級的機器還是非常難的,紐科門型蒸汽機一用就是70多年,瓦特改進了近20年才成型,除非主角確實知道實用型號的構圖,還有相應的材料工藝,不然靠從無到有的推進式發展,估計穿越者一輩子是坐不上火車了!
不過好在黎安明有成型的蒸汽機結構圖,只要能讓這個時代的人把原理搞懂后,再花個三五年,慢慢的是能做出來的。
黎安明也不管孫元化是否理解了,不過再深他自己也沒法解釋了,他自己也是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半吊子,能把它說通就已經很不錯了。
恰在這時,宋應星也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