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即天啟皇帝又怒問道:“四川兵馬呢?難道朕的大明軍隊還攔不住一個小小的土司嗎?”
“回陛下,四川兵馬大多被調往遼東了,現四川各地只有衛所軍留守!”兵部尚書黃克瓚趕緊回道。現在大明真是多事之秋,遼東還未平息,西南又發生叛亂了。而四川精銳兵馬還在遼東作戰呢,至于留守的衛所兵,作為兵部尚書的黃克瓚知道,那些衛所兵已經與農民無異,能指望他們有什么戰力?
天啟皇帝聞言,頓時冷靜的坐了下來,問道:“依二位愛卿只見,此事該當如何處置?”
其實天啟皇帝有自知之明也只知道知人善用。一個皇帝沒有必要什么事情都去過問,只要把控大局知人善用就可以了。當前大明最大的問題是財政入不敷出、國庫空虛問題,如果能解決這個問題那其他的問題就不是問題了。別看歷史上的天啟帝表面看上去沉迷于木匠,可是一點都不糊涂。他發現魏忠賢對自己忠心耿耿并且具有很強的治國才能,于是他把政權交給魏忠賢大理,自己則幕后指使。魏忠賢不負厚望采取了系列賦稅改革:減輕農業稅,加大對土豪地主、工商業稅收的力度。這系列稅收政策有力的穩定了明朝的政治居民,明軍對后金作戰也扭轉了明軍屢戰屢敗的局勢。
魏忠賢在治理國家抓住了問題癥結所在,是絕對的能臣。素以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以君子、清流自居東林黨人沉不住氣了,因為魏忠賢征收商業稅已經觸動了他們的利益,所以他們在天啟皇帝面前彈劾魏忠賢。這一下激怒了魏忠賢,于是他對東林黨人進行殘酷的打擊,于是出現了所謂“東林黨前六君子”和“東林黨人后七君子”。
可是一到愚蠢的崇禎帝上臺,明朝就進入了多事之秋,那可謂內憂外患。李自成在陜西揭竿而起,外界后金是虎視眈眈,明軍是屢戰屢敗。財政立馬陷入了困境,在對后金的戰爭中明軍發不出軍餉了。
為什么會出現這情況了,魏忠賢被殺后東林黨人一黨獨大,他們立馬廢除了工商業稅、海外稅、礦山稅和鹽稅,他們把賦稅強加給農民,那些可憐的農民再沒有活路的情況下不得不揭竿而起。
愚昧的崇禎帝一輩子都不知道為什么自己會把明朝帝國治理的那樣糟糕,臨死前才明白是那些文官集團坑了自己,才意識到魏忠賢是賢臣,于是匆忙間他又把魏忠賢給厚葬了。
然而可惜的是,崇禎此時的做法并沒有什么用,如果他聽從知人善用的天啟的遺訓的話,大明或許又是另一幅景象了。
聽到天啟的問話,劉一燝想了想,回道:“回陛下,老臣以為,當務之急是迅速調派軍隊,以解成都之圍。”這張我續的求援奏折是一個月前發出的,現在的成都估計也差不多被圍困住了。
天啟聞言,看了看手中張我續的求援奏折后,便開口說道:“朕觀這朱燮元能力不錯,便升他為四川巡撫吧,剩下的四川總兵一職,兩位愛卿可有人選?”
聞言,劉一燝、黃克瓚二人相互對視了一眼,劉一燝拱手回道:“回陛下,兵部侍郎楊愈茂可堪其職!楊愈茂曾在湖廣任職鄖陽知府,對西南軍事頗為了解。”
天啟聞言點了點頭,有些不在意的說道:“既如此,明日內閣議處后,便加緊調派吧!”一個小小的土司而已,可以說朝廷上下幾乎都不怎么重視。
而就是因為朝廷前期的輕視,才導致了西南的叛亂愈演愈烈。
頓了頓,天啟皇帝忽然問道:“遵義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