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日晷上青銅古針的陰影移動,時間在偷偷地走向亙古。
在曹正淳的領導下,大明的改革從大明報業集團的成立開始,已經進行了兩年有余。
首先是大明周報的流行,它將原本閉塞的信息在全國范圍內流通,在開啟民智的基礎上,促進了商業的進一步發展。
報紙上的詳實信息也使得更多的人抓住了改變命運的機遇,利用信息把商品從一個地方運到另一個地方,借助差價大發橫財。
只要有膽量,有眼光,敢于下手,到處都是發財的機會!
一夜暴富在整個明國各個階層紛紛涌現,讓那些最守舊的吃老本頑固派們都忍不住暗自琢磨:為什么發財的不能是我?
人心思變,經商淘金的潮流開始流行,原本一味求穩的社會風氣在悄然發生變化,大明的百姓開始變得活躍而不安于現狀,古老腐朽的明國仿佛被注入了一劑強心劑,重新煥發起了活力。
但凡事有利必然有弊,這股躁動的氣氛同樣讓拜金主義大行于世,社會犯罪率上升趨勢十分明顯,原本整天摸魚的官府捕快疲于奔命,捕快的招聘越發艱難,俸祿在兩年內翻了幾倍。
種子已經開始發芽,農夫便將更多的作物種下。
大明周報發行半年之后,大明工業發展集團橫空出世。
在曹正淳的指揮下,萬三千揮舞著大把的鈔票,進軍與工業有關的各行各業,用豐厚的薪資從各個作坊大肆挖人。
同年一月,大明工業集團在全明國的兩京十三省,一共創建十五處百工基地,由原本天下第一莊的奇人異士帶領,開始了有規劃的機械研發和工業創造。
而從這時起,以大明工業發展集團為前驅,雇傭勞動制度真正在明朝全面流行,賣身契等殘酷剝削的契約關系隨即徹底瓦解。
大明工業發展集團的加入,逼得那些生產方式落后的作坊紛紛倒閉,小資本被徹底踢出工業市場的競爭。
原本土地被兼并,但除了種地什么也不會的普通農民,現在也可以進入大明工業發展集團旗下的工廠做工,獲得的報酬甚至還高于原本種地的收入,國民生活得到了初步改善。
當年大明稅收上升百分之八十,居民幸福度提高十五點七,除了和大明工業集團競爭的商人以及鐵膽神侯朱無視,整個明國上下都充斥著喜氣洋洋的氣氛。
次年,朝廷工部被并入大明工業發展集團之中,原工部尚書成為集團總經理,這個官商勾結的龐然大物,終于露出了鋒利的獠牙,開始在諸多領域全面發力。
百工基地內,經過曹正淳刻意的提示,以及工匠們夜以繼日的努力,水泥、玻璃、無煙火藥、焦炭、百煉鋼……諸多跨時代的發明,從大明工業集團旗下的百工基地內被研制出來。
二月,大明工業發展集團利用大量領先當今時代的先進工業產品,以絕對的優勢將整個工業市場沖垮,開始進入壟斷階段。
四月,大明工業發展集團招收更多失業工人,工業產品的生產開始進入了流水線模式,商品的生產率提高了百分之三百,而工業制品原本就不高的價格,也變得越發低廉。
原本死守在自己那一畝三分地里的老百姓經過大明周報的宣傳,已經知道了外面世界的模樣,自然不會再甘心窩在鄉下一輩子。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走出家鄉,前往機會更多、就業更好的省府和郡城,勞動力開始了集合匯聚。
而攪動風云的曹正淳看著這一切,感覺十分欣慰。
五月,大明工業發展集團在大明周報上高調宣布,受皇帝命令,要在京城之外建立一座工業新城!
說干就干,三天后新城就開始了如火如荼的修建。
數不清的勞動力被雇傭,大量如水泥、玻璃等最新的工業造物被快速應用,在提高了修建速度的同時,還讓整個新城顯得更加窗明幾凈,遠比木頭泥胚要整潔衛生的多。
七月,大明工業發展集團旗下的新子公司【大明工商銀行】成立,其主旨是為大明百姓們提供利息存儲業務和低息貸款服務,并且會為創業者提供力所能及的無償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