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大師有所不知,所謂人活一世總艱難,哪怕朕是皇帝也……吧啦吧啦……
朕從小癡迷練武,一心追求武道,可那些世家門閥的亂臣賊子,卻趁機散布謠言中傷朕,說朕……吧啦吧啦……
你也是大宗師,自然知道所需的努力和天賦……吧啦吧啦……”
楊廣所說的都是曾經忽悠過雙龍的話,因為說過一遍,現在更是十分熟練,章口就來。
而寧道奇則聽的心生動搖,他可不是寇仲、徐子陵那種初出江湖的半吊子,混跡江湖幾十年的時間,哪怕是個榆木疙瘩都得被盤的珠圓玉潤,何況練武到高深境界之人,哪個不是心思敏捷之輩。
但楊廣的話卻是半真半假,令人難分真假,他還有現在大宗師境界的實證擺在眼下,讓寧道奇的心底一開始就信了三分。
因為寧道奇也是大宗師,他自然知道,成就這等境界所需要的條件到底有多苛刻。
而楊廣看到寧道奇已經有些動搖,心下暗喜,便乘勝追擊道:“至于民間多罵朕橫征暴斂、罵朕攤牌徭役、罵朕征伐無度,朕不否認,但朕從不認為自己有錯!”
寧道奇聽到楊廣斬釘截鐵,毫不悔改的話,眉頭卻是一皺,他其實也一直覺得楊廣行事不顧百姓死活,非明君所為。
楊廣則直視寧道奇的眼睛,其中滿是坦蕩和真誠,聲音更是沉穩而自然,看的出此時他并沒有昧著良心說話:
“百姓愚昧,他們只看得到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卻看不到更高層面的種種因果。
世家門閥意圖割據之猖獗,高句麗秣兵歷馬之姿態,突厥虎視眈眈之威脅……
這些黎民之災禍,中原之隱患,百姓們看得到嗎?他們看不到!
他們更不知道,不修建大運河增加大隋歲收,朕拿什么養活那幾千幾萬家百姓?
不修筑長城抵御外敵,朕靠什么擋下蠻夷騎兵,阻止他們南下燒殺擄掠?
不三征高句麗,不打的它茍延殘喘,它豈會像現在這么老老實實,不偷不搶?
只要能讓百姓們安居樂業,哪怕背負天大的罵名朕也心甘情愿。
哪里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朕在為了這大隋的黎民百姓而負重前行!”
楊廣的話說的深入淺出而通俗易懂,抑揚頓挫又感人肺腑,讓寧道奇聽得一愣一愣的,他這才明白,原來自己一直認為楊廣昏庸的那些舉措,其實都別有深意……
“寧大師,朕雖然身背罵名,可朕從不認為自己所行之事有錯,你可知朕身為皇帝,為何一心練武,突破大宗師境界?
因為高句麗有傅采林坐鎮,突厥有畢玄撐腰,唯有這偌大的大隋,卻沒有一個真正的大宗師來支持,朕也只能暗暗咬牙,在背地里刻苦練功,哪怕被誹謗中傷也無暇顧及。
因為一切都是值得的,中原百姓沒有大宗師,那朕就成為那個為他們背書的大宗師!”
楊廣狀若無意地感嘆,讓寧道奇不由得有些面皮發燙。
這不是指著和尚罵禿子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