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李閥的根據地。
“啵”地一聲,身穿鑲金黑袍、面戴紫金面具的楊廣出現在了一個無人的巷子里,神足通的瞬移再次完美著陸。
而這時的巷口,卻突然出現了兩個糾纏在一起的身影。
“小黃,你拉著我作甚!”只見其中一個身穿長衫,書生模樣的人生氣地拉開了另一個人的糾纏,語氣十分不忿。
“那些世家子弟憑什么如此囂張,我只是給那些窮苦老百姓講解一下那報紙上的內容,卻被他們群起而攻之說我有辱斯文!
彼其娘之!孟德其母!”
而另一個頭梳雙發髻的身影則帶著些無奈地說道:“少爺,老爺說過,只要是識字的人,不管是寒門還是世家都不想報紙這東西在那群苦哈哈里傳播太廣,你今天這么干就已經是犯了大忌諱。
老爺在太原做生意本就不容易,你今天的事恐怕會更讓他難以做人,不要再鬧了,先回去向老爺請罪吧!”
“……”書生聞言不由得一滯,隨即有些感嘆地自言自語道:“臟,真彼母之臟,這個世界太黑暗了,以后我都得打著燈籠出門才行!”
這兩人并沒有發現一身黑袍站在陰影里的楊廣,而楊廣卻是聽的眉頭一挑,原本他并對這兩個人并不感興趣,但零散地聽到了報紙兩個字,讓楊廣不由得起了些許興趣。
看來這二人應該是書生和書童的關系,而聽書童的口氣,他家老爺應該還是個做生意的商人,這個書生也就是最正統的寒門子弟。
不過此寒非彼寒,古時的寒門并不是指貧寒家庭,寒門的重點不是在“寒”上,而是那個“門”字。
漢武帝之后一直延續的察舉制,讓官員們擁有了推薦做官的權力,這直接造就了許多累世公卿的世家大族出現。
這些大家族之間,互通婚姻,互相往來,利益糾纏。
即使是推薦做官,也都是看姓氏,論門第,非我族類,當官免談,官位是壟斷的,天下的錢財土地也大多都是他們的。
也因此,這天下就出現了世家和寒門。
世家,就是世代把三公九卿等官職當成自己家的官位,世襲罔替的幾個大家士族。
這里不得不說一句,原身楊廣的尋死眼光真的不錯,他就很敏銳地發現了這個問題,然后推出了最初的科舉制,企圖來挖世家的墻角。
然后不僅成功地把自己玩死,還把家傳的江山也玩沒了,只盯著其他世家的楊廣忘了,他自己家才是這天下最大的世家。
楊廣試圖挖世家墻角,那些世家卻是更狠,直接割據稱帝,刨了楊廣他家祖墳,恐怖如斯!
說完世家再說寒門。
寒門就是世家眼里“不安分”的一批人,他們不是士族,而被稱作為庶族,指的是那些光有錢,但進入不了政治舞臺的地主們。
所以古代能讀的起書的家庭,沒有一個是差錢的,就算是研究茴字有幾種寫法的孔乙己,人家祖上也是風光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