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站起身來質疑道,靈魂宮女的一番仔細清理后,他又變得一塵不染起來,原本威武霸道的帝王氣質重新回到了他的身上。
旁邊緊跟著楊廣的農部官員急忙解釋道:“陛下請稍安勿躁,這高產糧種表面普通,實則暗藏玄機。”
一邊說著,他一邊揮手示意,讓另一名農部官員下到田內,隨便挑了一棵后,便一把握住了那看似普通的稻桿。
“這高產糧種的上半部分和水稻一模一樣,但其下面的根莖部卻是另有乾坤,上有幾十個糧囊。”
稻田內的官員一把將水稻拽了起來,而在其底下,則是一連串的根莖,根莖上則掛著幾十個囊狀果實,每一個囊狀果實都有拳頭大小。
捏開一個根莖上的囊狀果實,頓時其中白花花的稻米傾瀉而出,竟然連皮都沒有。
“這囊內卻全是稻米,并且是已經去了皮的天然稻米,直接便可以用來煮飯和研磨加工,極其便利。
而統計其產量,單棵產量較水稻高了剛好一百倍,并且并不過多消耗土地肥力,十分神奇,臣等亦百思不得其解,只能說是天佑我大隋,才為陛下降下這等神物。
至此,倘若普及在大隋順利,大隋的糧食庫存在明年會翻起碼十倍!”
楊廣身旁的農部官員滿臉狂熱和激動,雖然糧種不是他們找來的,但卻是他們種出來的呀!
并且在推廣全國后,可預計的隋國糧庫庫存必然增加百倍,他們農部對此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絕對會大大升官,甚至說不定借此可以名留青史!
楊廣看著這高產糧種滿意的點點頭,系統出品就是給力,雖然有點不科學,但是這個世界的武學層次都已經到了破碎虛空,還扯什么科學。
“甚合朕意,后面的推廣也務必要快,爭取下一季,便能保證整個大隋再無饑饉。
朕每看到大隋百姓受苦受難,忍饑挨餓,朕心中便生生作痛,恨不得以身代百姓!”
“臣遵旨,陛下圣明仁義,乃大隋之福也。”農部官員躬身行禮道。
于是,三天后,高產糧種開始由衙門公平發放,每家每戶按人頭和年齡定量,不多也不少。
而隨著兩天前的大隋報宣傳,百姓們早早知道了高產糧種的存在,更是被楊廣親自操刀的那篇名為《震驚,為讓百姓吃飽,皇上竟咬牙在泥漿中打滾!》的雞湯軟文給洗腦。
一個個純潔而見識少的百姓們,恨不得讓全家都上陣,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一齊來種植這高產糧種,只為能替楊廣這不辭辛勞、心系百姓的明君盡一份力。
民間楊廣的名聲和風評,在悄然間發生了改變,而某個報紙上辛勤勞作的身影,卻在寢宮內被幾個小宮女的小手輕柔按·摩著,舒坦的一塌糊涂。
“唉,寂寞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