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就算是這樣亞迪公司依然擁有非常高的利潤。
減去給零售商的兩百塊,和其他雜七雜八的費用一百塊左右,再減去生產成本2200華元。
每一輛強風,仍然擁有九百多塊的利潤。
去年亞迪公司賣三百多萬輛電動車,才擁有三億多華元的利潤。
要是今年賣三百萬輛電動車,那么亞迪公司的利潤將達到二十七億華元左右。
就算是被銀河科技中心分走百分之四十,還有十六億華元。
這才是亞迪心甘情愿,將百分之四十的股份,送給黃豪杰的原因。
如果是按照以前的利潤比例來計算,亞迪公司要一年要賣兩千六百萬輛電動車,才可以產生二十七億華元的利潤。
問題是全國所有的電動車廠,一年加起來都沒有兩千六百萬輛電動車的銷售量。
所以如果按照亞迪公司以前的利潤比例,一輩子都別想年利潤達到二十七億,甚至十億都難。
隨著董先行公布強風1的全國統一零售價。
現場各個電動車廠的代表頓時壓力山大起來。
之前雷神電動車,由于產能問題,一直無法覆蓋全國各地,各個電動車廠才沒有感到致命的威脅。
然而隨著亞迪入場,這意味著他們面對雷神和亞迪的夾擊。
特別是生產線完備的亞迪,絕對可以將他們打到吐血身亡。
霎時間,在場的不少電動車廠代表紛紛離座,準備聯系自己公司商議對策,畢竟這樣下去他們真的要完犢子了。
“下面進入提問環節!”董先行看著現場的氣氛熱烈,便趁熱打鐵道。
頓時被邀請過來的十幾家新聞媒體記者,紛紛舉手。
董先行當然知道第一個該選誰了:
“請穿黑白格子的記者。”
無希日報記者連忙站起來,接過工作人員遞過來的話筒:
“請問,亞迪公司未來有什么計劃?”
“我們亞迪公司未來將……”董先行一頓高大上的套話。
不一會便有三個記者提問了。
“請這位戴眼鏡的記者”。
上滬經濟報的記者頓時站起來,接過話筒之后便脫口而出:
“請問亞迪公司是不是和雷神電池公司達成了什么秘密協議?我聽說亞迪公司將百分之四十的股份轉讓給雷神電池公司,不知道這件事是不是真的?”
董先行就知道會有人按耐不住,不過這種事情又不是什么違法的,他鎮定自若的回答:
“我們亞迪確實和雷神達成相關協議,這是屬于正常的商業行為,我并沒有什么需要解釋的。”
嘩!原來如此,怪不得雷神電池公司愿意出售電池給亞迪,原來是斷臂求生。
上滬經濟報的記者繼續問道:“聽說亞迪公司放棄香江上市,也是因為雷神電池公司的阻止,請問這是真的嗎?”
“咳咳!這位記者朋友,你已經提問過一個問題了,這個問題我無可奉告。”董先行示意工作人員拿回話筒。
不一會亞迪的新品發布會便結束了。
不過隨著亞迪的新品發布會結束,大江南北的電動車廠都如臨大敵。
愛馬、太零、綠能源、新雷、興日、興大洲、大牛等等電動車企業,連忙召開會議商量如何應對雷神和亞迪。
一時間,這些企業宛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