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全息投影研究所一墻之隔的是全息攝像研究所。
作為一整套的技術,全息技術有投影方面,必然擁有攝像方面。
而目前市面上只有少數的3D攝像機生產商,比如諾基亞就推出過3D攝像機,這種非電影級別的3D攝像機,一臺價格20多萬華元。
至于電影級別的3D攝像機,一臺都是幾百萬華元起步的,越高級價格越高。
銀河科技如果要全面推廣全息投影,那么素材是一個大問題,如果沒有足夠的全息電影、電視劇、視頻,對于用戶而言,難免太過于單調。
但是像諾基亞那種3D攝像機的性價比,根本普及不了。
總不能普通用戶為了拍一個全息視頻,就購買一臺幾十萬的3D攝像機吧,這顯然不可能。
另外目前市面上的3D攝像機,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無法一鍵生成,拍攝之后的畫面必須經過后期制作,才可以形成3D影像。
顯然無論是價格,還是使用要求,市面上的3D攝像機都相當的不友好。
那么銀河科技研發全息攝像機勢在必行。
那么怎樣的攝像機是黃豪杰需要的全息攝像機?
答案在我們人類自己身上:眼球。
沒有錯,人類的眼球是最好的攝像機,要實現全息攝像機,那么就必須采用仿生學原理,模仿動物的眼球結構。
幸好原子操縱技術賦予了銀河科技非同凡響的加工技術,不然真的難以搞定這種技術。
全息攝像研究所里面有好幾個實驗室,比如光學鏡頭實驗室、影像處理軟件實驗室、攝像芯片實驗室……
他們根據黃豪杰提供的設想和資料,已經研發出一臺實驗機。
這是一臺大型全息攝像機,為了實現全息攝像,一共配備了六個攝像頭,每一個全息攝像頭都是120度的廣角鏡頭,六個攝像頭分別布置在前后左右上下六個方位。
六個攝像頭中間是核心處理器,這個全息攝像機大小和一個籃球差不多。
一個研究員拿著一根碳纖維桿子,一頭就是那個籃球大小的全息攝像機。
這個全息攝像機擁有重力感應系統,研究員小心翼翼的拿著這個全息攝像機,在一個擺滿各種各樣的物品的房間里面走來走去。
而隔壁是一個空蕩蕩的房間,一臺全息投影儀正放在工作臺中間。
隨著另一個房間的研究員走來走去,全息投影儀上面原本空蕩蕩的半空中,開始出現一些物品。
這些物品正是隔壁房間的物品,有栩栩如生的鮮花、在籠子里的不安的貓咪、一本攤開的《地球往事》等等。
實驗室負責人來到全息投影前面,將手放入投影之中,拇指和食指一張。
全息投影立刻被放大,直到投影的大小和現實差不多大小,負責人才停了下來。
黃豪杰也在一旁看著負責人操作全息投影。
眼前的全息投影物品真的是栩栩如生,如果不知道全息投影技術的人,進入這個房間里面,肯定會以為這些物品是真實存在的。
之所以可以做到如此逼真,主要是全息投影的像素非常高,達到了6.25億像素,而人類的眼睛最多可以看到5億多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