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院士,你們開始對這個3號質量投射器進行全面測試和改進,接下來的質量投射器就以這型號作為原型。”黃豪杰笑著和馬院士說道。
“可是這個原型機,我感覺還有一些不給力,估計就算是改進之后,最多只能投射到120公里左右,當然如果減輕太空艙質量,可以投射更高。”馬院士連忙將問題說出來。
黃豪杰笑而不語的點開全息手環。
一個真空管道的概念模型出現在半空中。
馬院士不由自主的抬了抬眼鏡,靠近全息投影的概念模型。
在場的幾個研究員或者工程師,也看得有些入神和震撼。
“黃先生,這個真空管道真的可以完成嗎?”馬院士既興奮又擔憂。
如果眼前的這個真空管道可以完成,那么他們的質量投射器,將如虎添翼,可以扶搖直上九萬里。
所以他希望這個真空管道是真的,盡管這個東西看起來有點夢幻。
但是強磁斥材料他是知道的,常溫超導體也沒有問題,碳納米管也同樣沒有問題,唯一馬院士不敢確定的就是彈性薄膜這個東西。
不過黃豪杰這個家伙是不能用常人的眼光來看待的,既然他敢拿出來,那么這個彈性材料肯定是存在的。
“記得真空工程研究所的二所嗎?他們已經成功研發了可以產生直徑15米左右的真空管道。”黃豪杰解釋道。
馬院士頓時狂喜:“如果是這樣,那對于我們的質量投射器絕對是如虎添翼,只需要真空管道直徑達到30米左右,就可以配合質量投射器了。”
“真空工程二所目前正在研發真空管道直徑200米左右的薄膜,考慮到太空艙的大小,直徑30米的真空管道可以調整電磁功率做到。”
“200米?”馬院士被這個數據驚呆了,你是打算把宇宙飛船都投射上去吧!
其他研究員和工程師也被老板的構想嚇到了。
“沒有錯,就是200米直徑,我已經初步完成了對流層和平流層的設計方案,這個是第一階段的計劃。”黃豪杰平靜的說道。
“第一階段?也就是說還有第二階段?”馬院士問道。
黃豪杰點了點頭:“第二階段,就是搭建從中間層底部達到卡門線附近的空間站。”
馬院士皺了皺眉頭提醒道:
“卡門線空間站?黃先生,我不得不提醒你一個問題,卡門線雖然航空航天分界線,但是人造天體的管道低于120公里,下降的速度會非常快,如果在卡門線附近,最多兩三個月就墜落大氣層里面。”
“如果提升到120公里處,在無動力的情況下可以支持多久,我說的是幾百噸甚至上千噸的空間站。”黃豪杰問道。
馬院士抬了抬眼鏡估算了一下:“如果是這么大型的空間站,即使是在120公里處,最多可以支撐半年左右,就會墜落大氣層里面。”
“如果我們給空間站增加發動機,然后每隔一段時間就啟動發動機,將空間站高度恢復,馬院士你怎么看?”
聽到這個計劃,馬院士拿起一臺平板電腦計算起來,一會之后他搖了搖頭解釋道:
“發動機燃料是一個大問題,盡管120公里處空氣非常的稀薄,但是如果要矯正一個上千噸的空間站,單次矯正可能需要15~20噸燃料和氧化劑,而矯正頻率可能需要每20~25天矯正一次。”
“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在上面儲備一批燃料。”
馬院士點了點頭:“至少儲備30噸氫氣和240噸氧氣,不過……”說到這個他突然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