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河套平原的西瓜,紅棗,枸杞等作物,品質很好。
從整體來看,天竺的農業環境條件是很差的,澇的澇死,多雨的地方多位于山區,平原還容易發生洪澇災害。
旱的旱死,干旱地區多位于地形平坦的德干高原上,因此這塊廣袤的土地算是基本廢了。
由于天竺的大多數地區降水少,干旱嚴重,因此一般只能實現一年一熟,還不如華北平原(兩年三熟,部分地區一年兩熟)。
更不如水熱配合堪稱完美的成都平原、江漢平原、長江下游平原。
加上天竺位于熱帶,土壤肥力低,加之熱帶蒸發量大等因素,天竺的農業自然條件是比不上國內的。
它的優勢無非是光熱更多一些,已經不是充足了,而是過剩,這是要命的,這導致天竺每年旱災都特別嚴重。
至于農業技術啥的基本上就是錦上添花,意思一下。
君不見太陽國、約翰家、猶大國的農業技術已經是全世界先進水平了,卻仍然進口糧食和其它農作物。
辛巴德放下南亞次大陸的衛星云圖,又拿起另外一份衛星拍攝的照片。
這是天竺的鄰居小巴的。
盡管小巴今年同樣是干旱嚴重,但是由于海水淡化工廠已經投入使用,現在他們可以利用海水淡化工廠的淡水來對抗旱情。
當然辛巴德的辦公桌上,還有另一份衛星監控的報告,那一份報告是東唐國內的。
不過他看過一次之后,就不想看了。
太特么打擊人了,在沙漠之中人造湖泊,這是多么奢侈啊!
天竺衛星拍攝到的所謂人造湖泊,其實是蒙區北線的水庫,由于海水淡化工廠的產量非常巨大,本著不浪費的原則,東銀水務集團和沿線城市合作,打造了非常多水庫。
這些水庫就是一道保險,以防萬一管道出現問題,當地可以快速抽調水庫的水來應急。
當然這些水庫,還可以有效的調節當地氣候,讓當地的氣候更加的濕潤起來。
對于東唐的這種行為,今年干旱嚴重的天竺、土澳那表情就是羨慕嫉妒恨。
我都快被曬干了,你竟然用淡水造湖泊!看得天竺和土澳捶胸頓足,為什么不是自己發明海水淡化技術。
天竺方面對于是否引進海水淡化工廠,現在是猶豫不決,所有人都知道東唐的海水淡化工廠,看起來是沒有條件的,實際上是一個陽謀。
購買海水淡化工廠,相當于自己將把柄送給東唐,受制于人的事情,是天竺無法忍受的。
至于反復無常的土澳,他們現在是真的饑渴難耐了。
土澳,堪培拉。
“拉夫先生,如果我們今年的干旱情況已經非常嚴重了。”土澳氣象部門的負責人卡斯羅無奈的說道。
拉夫是土澳的水利部門主管:“我當然知道干旱非常嚴重,各位說一下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對于這個皮球,水利部門的各個高層面面相覷。
怎么解決?解決個屁!我們又不是上帝可以憑空變出水來。一眾高層暗自吐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