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呼!”劉靜觀整個人癱坐在沙發上面。
“靜觀,不知道我還以為你要破碎虛空,飛升仙界了。”費安明一邊調侃一邊沖茶。
“哈哈,差不多,那種感覺真的像突然頓悟了一樣。”
“你不會抽神仙散了吧?”費安明笑著說道。
“抽個頭,看看我寫的東西再說。”劉靜觀恢復了一點狀態,連忙爬起來,將全息電腦里面的資料保存起來。
“喝一杯茶先,別到時候把身體弄垮了。”費安明將一杯熱茶遞給正在看資料的劉靜觀。
不過劉靜觀并沒有心情喝,反而是聚精會神的看著眼前全息顯示屏,顯然剛才他靈感爆發,利用腦控輸入電腦里面的信息非常多。
一旁的費安明也跟著研讀起來,一會之后費安明也兩眼放光起來:“你這個想法很奇特,直指核聚變的本質。”
“會不會很有搞頭?”劉靜觀問道。
費安明點了點頭:“才原理上面看,這個方案非常完美,唯一需要考慮的就是如何輸出能量,或者說如何將能量轉換成為電能。”
劉靜觀的全息顯示屏上面,有他構想的一個模型,這個裝置采用了和主流核聚變發電不同的原理。
主流核聚變發電在理論上,無論是磁束縛的托卡馬克、仿星器,還是慣性束縛的激光點火,或者是另辟蹊徑的反場核聚變裝置,這些理論都是基于高溫核聚變原理。
什么是高溫核聚變?
這就要從核聚變的原理說起,核聚變就是兩個原子的原子核融合在一起,釋放出中子和光子的過程,所以核聚變又叫核融合。
那如何讓兩個原子核融合在一起?答案是溫度和壓力。
溫度越高原子運動就越激烈,當溫度達到臨界點之后,原子核就可能融合在一起。
就像速度20公里每小時的汽車相撞,兩輛車可能就擦破皮;但是如果兩輛車速度達到150公里每小時相撞,那兩輛車就極有可能粉身碎骨。
高溫下的原子核也是這樣,溫度越高它們的運動速度就越快,一旦相撞就可能融合在一起。
一般D—T(氘氚)核聚變,至少需要1億攝氏度的高溫起步;而D—D(氘氘)核聚變,則需要10億攝氏度起步。
單單是這個溫度就夠嗆了,另外還有等離子體的控制,防中子照射等問題,所以高溫理論上的核聚變裝置非常復雜。
而壓力這一條路線,最典型的應用就是氫彈,利用鈾層包裹著氫彈燃料核心,通過鈾的核裂變產生高溫高壓環境,從而達到核聚變的臨界溫度和壓力。
至于為什么科學家不考慮采用高壓這一條路線來進行核聚變發電,主要是他們無法制造達到核聚變臨界點的壓力,或者是可以制造這個壓力,但是無法有效控制這個壓力(核裂變壓力)。
當然毛熊曾經腦洞大開過,那就是地下核聚變發電方案,在地下建設一個反應室,然后直接扔氫彈到反應室里面引爆,利用這個爆炸能量來進行發電。
問題是這個方案,不僅僅要求小當量的氫彈,另外就是核污染、發電效率、發電持續性等問題。
只能說這個想法非常毛熊,簡單粗暴到極點。
而劉靜觀的這個方案就是基于壓力法而來的,具體如何操作?
利用NN—8—1材料制作一個真空“氣缸”,然后利用護盾發生器的激活護盾原理,直接向這個真空氣缸里面,注入NN—8—1。
NN—8—1材料在凝聚態激活狀態下,可以瞬間產生常規物質難以抵抗的中子電離。
只要在真空氣缸里面填充核聚變的反應材料DD或者DT,一旦NN—8—1凝聚態激活,就會迅速的填充整個真空氣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