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宇宙中,按原子百分數來說,氫卻是最多的元素。
據研究,在太陽的大氣中,按原子百分數計算,氫占81.75%。而在宇宙空間中,氫原子的數目比其他所有元素原子的總和約大100倍。
因此這種氫元素吸附材料,飛船可以可以利用磁場凝聚的方式將游離在星際空間里面的氫元素吸附起來。
根據星際空間的氫元素豐度,可以每秒吸附0.02~6克左右的氫元素,如果是在元素豐度相對比較大的小行星帶(如火木小行星帶、柯伊伯帶)、星際塵埃帶(如奧爾特云)、行星系、恒星核心區(如太陽和水星之間的區域),氫元素吸附速度甚至可以達到每秒13~237克左右。
這種情況下,宇宙飛船的燃料甚至可以自給自足,特別是在恒星系內部區域里面,宇宙飛船的燃料幾乎是取之不盡,哪怕是在恒星系之間飛行,大不了停下來補充燃料一段時間。
至于安洛星人的銀光1429號飛船為什么飛到太陽系卻能源枯竭,那是因為經過了幾百年的飛行,飛船上面的氫元素吸附裝置已經老化了,又長時間沒有獲得補給來修復,最后撞擊在月球南極之后那臺氫元素吸附裝置已經損毀了。
由此可見,動輒幾百上千年的宇宙航行風險非常大,特別是在沒有恒星系的區域航行,難以補給的難題一直困擾著所有一、二級文明。
……
另一邊。
核聚變研究所(由銀河聯邦等離子體研究所、東唐等離子體研究院、露西亞聯邦托卡馬克研究所等研究機構合并而來)旗下——秦嶺研究基地。
劉靜觀和費安明倆人正在進行一次碰頭會。
“費所你研究安洛星人的核聚變反應爐,有沒有什么收獲?”劉靜觀問道。
費安明興奮的說道:“收獲非常多,它們在核聚變反應上面在能量轉換方面非常有借鑒意義,我們目前在核聚變上面可以做到的最大轉換效率是74%左右,而安洛星人是97%左右,簡直可以要榨干核聚變能量,他們那3%左右的浪費,主要來源于為了維持核聚變狀態的能量損失,可以說是它們的浪費率不會超過0.1%。”
“他們的轉換技術你們研究出來沒有?”劉靜觀頓時感興趣起來。
“研究出來了,是一套三復合發電系統,由溫差發電、磁流體發電、激光發電混合而成,簡直是完美的杰作。”費安明頓了頓繼續說道:“當然它們在核聚變反應上面不如我們,算是各有千秋。”
他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安洛星人的核聚變反應爐只能進行到氦核階段,而人類革新聯盟的核聚變反應爐可以反應的鐵核階段。
雙方的技術對比就是安洛星人能量小利用率高,人類革新聯盟能量大利用率低。
安——核聚變反應爐:核聚變質能轉換率是0.63%,核能利用率是97%,單位能源轉換效率是0.611%。
人——核聚變反應爐:核聚變質能轉換率是1.08%,核能利用率是74%,單位能源轉換效率是0.799%。
取長補短,那就是核聚變質能轉換率是1.08%,核能利用率是97%,單位能源轉換效率是1.0476%。
“可以復制嗎?”劉靜觀最關心的就是這個問題。
費安明點了點頭:“沒有問題,在溫差發電和磁流體發電系統上面,我們并不輸安洛星人,現在我們搞明白它們的激光發電系統,很快就可以完成系統整合工作。”
“哈哈,那就太好了,這個三元發電系統,配合我的多重核聚變反應爐,簡直是如虎添翼。”
“你的多重核聚變反應爐已經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