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
逐日號飛船的兩艘姐妹飛船“探索號”、“求知號”在新長安空間站竣工。擁有三艘亞光速飛船的人類革新聯盟,開始了火星基地的規劃工作。
2月15日。
逐日號和探索號滿載4000噸物質,跨越了1.7億公里,直達火星同步軌道空間站。
“火星空間站,這里是逐日號飛船,請求入港停泊。”
“火星空間站收到,準許入港停泊,停泊區域為10線停泊區。”
“收到。”
此時的火星同步軌道空間站,有一支30人的人員駐扎在這里,其中空間站的工作人員15人,太空軍士兵5人,科研人員10人。
逐日號飛船停泊完成之后,緊接著就是探索號飛船入港停泊。
這一次登陸火星,建立火星基地的任務,由經驗豐富的方海波、廖青松帶隊,一共是10名宇航員組成的宇宙遠征軍第二小隊。
逐日號飛船卸下物資和宇宙遠征軍第二小隊之后,便會返回藍星;而探索號飛船則會暫時停留在火星空間站。
廖青松和方海波準備就緒之后,又查看了三艘登陸飛船,其中一艘是他們乘坐的青龍級飛船,另外兩艘是玄武級飛船。
而他們這一次登陸的區域,就是上一次逐日號遠程搭建的火星基地,那火星基地就在火星北半球的烏托邦平原南部地區,再向南200公里左右就是伊西地平原,向東則是埃律西昂山。
通過之前的探測器設備探測到的數據顯示,烏托邦平原南部地區是風積和熔巖堆積平原為主。
“準備好了沒有?”廖青松向宇宙遠征軍第二小隊的成員大聲問道。
“準備好了。”所有人異口同聲的回道。
“好,準備出發。”
在廖青松和方海波帶領下,眾人依次進入青龍級飛船的維生抗荷艙里面,對于登陸火星,顯然比其他星球容易一些。
首先火星的表面重力只有藍星的38%左右,其次火星的大氣層非常稀薄,火星的大氣層由95.32%二氧化碳、2.7%氮、1.6%氬和0.13%氧組成;火星大氣的密度只有藍星4%左右,總質量更是只有1%左右,而大氣層厚度是128公里左右。
弱小的表面重力和稀薄的大氣層,對于飛船著陸和離開的幫助相當的大,飛船從火星地面進入外太空,估計消耗的燃料不會超過藍星的20%。
不過如果可以在火星上面建設一臺質量投射器,那火星地面和外太空的物質交換就非常簡單了。
青龍級飛船先向火星烏托邦平原的火星基地而去,由于火星大氣稀薄,在藍星使用的氣囊著陸法就不太適合了,登陸飛船將采用反推發動機的方式著陸,這個和飛船在月球著陸的方式差不多。
飛船帶著和大氣層摩擦的火焰,沖入火星大氣層里面。
“達到地表50公里。”
“啟動反推發動機。”
“反推發動機啟動。”
飛船的三臺輔助發動機,頓時噴吐著淡藍色火焰,將高速飛行的青龍級飛船硬生生剎車減速,減速工作連續三次之后。
青龍級飛船最終到達著陸場500米左右,飛船的緩沖氣囊瞬間彈開,很快飛船便著陸成功。緊接著另外兩艘玄武級飛船也先后在火星基地的著陸場成功著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