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譽眼神迷茫,忽然心頭一痛,有種不妙的預感浮現在了心頭。
他們當然不可能這樣輕易死了,唯一的可能便是天龍寺遭遇到了麻煩。
而按照原著來想,毫無疑問,這個麻煩就是吐蕃國師鳩摩智。
天龍寺正式寺名叫作崇圣寺,但大理百姓叫慣了,都稱之為天龍寺。
位于大理城外點蒼山中岳峰之北,面臨洱水,極占形勝。
寺有三塔,建于唐初,大者高二百余尺,十六級,塔頂有鐵鑄記云:“大唐貞觀尉遲敬德造。”
段氏歷代祖先做皇帝的,往往避位為僧,都是在這天龍寺中出家,因此天龍寺便是大理皇室的家廟,于全國諸寺之中最是尊榮。
天龍寺更是大理的支柱性力量,亦是段氏政權得以穩定的保障者。
延慶太子被人追殺,第一個就想到來找天龍寺的枯榮大師主持公道,可見一斑。
天龍寺當代方丈法號本因,與他同輩份的另有三僧,分別是本觀,本相,本參。
不過天龍寺中輩份最尊者卻另有其人,喚作枯榮禪師,此老面壁參禪數十年,天龍寺僧眾幾乎無人見過他真面目,就連保定帝也以為他早已圓寂。
但其日前卻已出關,不僅將段正淳,保定帝傷勢治療痊愈,更是和四大高僧參詳六脈神劍,以期抗衡被慕容博蠱惑而來的大輪明王鳩摩智。
黃昏,秋風吹得更急了,落葉簌簌而響。
李知魚提著段譽,避過了眾多耳目,潛入天龍寺。
天龍寺廣大,寺院眾多,恢宏壯麗。
不知什么時間,眼前出現的幾間房屋全以松木拾成,板門木柱,木料均不去皮,天然質樸,和一路行來金碧輝煌的殿堂截然不同。
“看來就是這里了!”
李知魚立刻推斷出,眼前的禪房便是四大本字輩高僧的居所。
當即把段譽點了穴道,丟入一間無人禪房,屏住氣機,小心翼翼,查看而去。
在最中間牟尼堂,果然就看見了幾僧正在參悟六脈神劍劍譜。
李知魚一眼即逝,藏經之所已經找到,只等夜晚降臨。
半夜,涼風習習。
李知魚再度潛入,來到牟尼堂。
堂中此刻只有一僧面壁打坐,一側臉榮色枯槁,行將就木,一側臉肌膚似水,瑩然生光,正是枯榮禪師。
此僧性情剛烈,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寧可毀掉劍譜,也不為鳩摩智竊取。
而那劍譜,便正在那壁上懸掛著。
“閣下既然來了,又何比躲躲藏藏!”
枯榮禪師忽然開口,話語之中,充滿威嚴。
李知魚閃身而入,淡然道:“想必你是知道我是來取得一件東西的!”
枯榮禪師雙目微垂,道:“閣下與吐蕃國師是何關系?”
李知魚喟然一嘆,“我兩自然沒有關系,唯一的相同點,都是要取得劍譜。”
話音未落,李知魚一步七丈,劍化飛虹,青鋼劍在空中微微抖動著,就如暗夜中游離的一線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