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等了你們兩個月……”
李知魚瞧著五僧,吞下一枚烏丸。
這些日子以來,他也不吃飯,就喝水,打坐,偶爾出門散步,指點道童,觀察天時變化,日月運轉,大地磁場,和神仙差不多。
五谷之中,雜質太多,營養不夠,李知魚吃了飯食之后,反而要排泄雜質,那點營養根本不足他維持力量。
不過,他如果不施展武學,可以鎖住營養,不吃不喝很多天。
道家祖師之一陳摶老祖睡一覺就是一百天,比天蠶神功的冬眠都還要恐怖得多,這種封鎖營養的手段,到了一個極厲害的地步。
像古代的其他高手,就只能多吃了,例如張三豐,曾經日啖一牛。
李知魚沒有那樣的胃口,而是研究出辟谷丹。
小小一枚丹藥,全部是營養精華,吞下一粒,半個月都不用吃東西。
有了這種丹藥的輔助,他打磨肉竅的效率大幅度提升。
兩個月,他通開六十四枚神竅,總計打開九十五枚竅穴。
加上半月前任督貫通二脈,真氣暴增,實力簡直不可同日耳語。
“你這是在練功?”
一位老僧宛如枯木一般,注視著李知魚,忽然開口。
他正是枯榮禪師。
“上古的前輩高人,直面大日,他們想象自己把太陽精華吸收入自己體內,獲得太陽之力!”
李知魚合上雙目,“為了吸收更多太陽之力,他們攀登高山,立在了山巔,成為了仙!”
枯榮禪師面色一動,枯木逢春:“練功有三層境界,一是鍛煉招式,那是普通武人學武開始練習的,然后就是打坐煉氣,這是到了一定程度的高手才會的修煉。三就是閉目瞑座,神思飛出做擊技,你是哪一種?”
“文王拘而演周易,達摩厄而作二經。本人入壺中之天練太玄。”
易經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太玄經天地之策三十有六,其用三十三策。
易經每卦六爻,合為三百八十四爻;
太玄經每首九贊,合為七百二十九贊。
俠客祖師必定精通易理,方能別出心裁,擬撰《太玄經》。
李知魚睜開雙目,精芒一閃即逝:“太玄之道,調整自身氣機,天人感應!”
玄學講氣機,科學講磁場。
天人感應非同小可,藏密高僧苦修甲子的歲月,突然虹化,人身化為彩虹,消失得無影無蹤,其實就是天地氣機和人體氣機沒有調和好,肉身燃盡。
在道教,這就是羽化了。
其實,天地就是一個微波爐,微波爐可以用電磁波加熱食物,天地也可以,只是人不知道怎么感應,調和自身磁場和天地磁場的關系而已,一旦調和好,就可以借助天地磁波,淬煉肉身,這也就是道家中的三昧真火。
而那些至高強者,不僅可以感應調節,更是跳出壺中天地,自己造出一個乾坤,莫測高深。
“居士既已達此等境地,是否該歸還劍譜了?”枯榮禪師雙目之中,閃爍精芒。
“很好!很好!”
李知魚瞧著枯榮禪師,卻不住贊嘆。
獲取太極氣的第二條規律,便是斬殺絕頂高手。
“佛經中言道:東方雙樹意為'常與無常',南方雙樹意為'樂與無樂',西方雙樹意為'我與無我',北方雙樹意為'凈與無凈'。”
“如來佛在這八境界之間入滅,臻至非枯非榮,非假非空之境,現在看來,大師也同樣抵達此等妙境。”
李知魚閑庭信步,目視枯榮禪師。
“阿彌陀佛!”
枯榮禪師雙目微垂,聲音卻振聾發聵,深入人心,竟有一種浩大莊嚴的味道,令人如聞佛音,如見佛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