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身識,實即觸覺。
此五識,一般人都具有,沒有出奇之處。
第六意識,則為第六感、先天靈覺、心識,通俗講就是直覺。
這也就是《三才歸元掌》的“太虛識”。
《龜鏡》便是運用第六識的神通。
常人能開啟第六識,已經是得天之幸,但所謂天無盡藏,人無盡藏,人體深處,還隱藏著第七識,第八識,乃至第九識,第十識……
第七識,在佛門叫做“末那識”,譯為‘意’,思量之義。
“末那識”與前六識不同,前六識是以外境為對象,它的作用是思量,思量為自我,通俗講便是人體本能!
一旦開啟,變會升華智慧,思感臻至極高地步。
前世那些牛人,什么愛因斯坦,屠呦呦,達摩,張三豐之類,未必開啟了第七識。
從而使得他們智慧大增,創造了極大的成就。
第八識,佛門成為“阿賴耶識”,本性與妄心的和合體,通俗講便是執念!
第八識一開,那便可以消除執念,了悟人生真諦,思感境界之高,如若得到成仙,世俗已不再是羈絆,可以隨時舍棄。
正如莊子那般,“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
人體是大寶藏,人體寶藏真正得以開啟的功能,不足十分之一,一些人體機能若是貿然打開,禍福難料,可若是循行漸進,完整的開啟,福緣無數。
現在,李知魚已然明悟其中關竅,花費了一些時間,成功開啟了第七識。
《天子望氣術》便自然而然修煉到了小成的境界。
李知魚騰空而起,直入青冥,立在了云端之上。
放眼望去,東島建筑肅穆威嚴,弟子往來,欣欣向榮。
但在李知魚的眼中,卻又有著一股別樣的風景。
他雙眼一瞇,施展天子望氣術,眼眸中頓時浮現出一抹異彩。
這天、這地、這外面的一切,都似乎有了不同,在還原了最為本質的源泉之后,李知魚便看到了一個由‘氣’組成的世界!
島王大殿,更有一層神秘的青白氣機籠罩,形若幡幢,垂下絲絲吉氣,更帶著滿滿的威嚴。
越往內去島王大殿里去,青色漸濃,白色漸淺,最后是一種淺紅色,如若天柱,連接天地,頗有一種“鴻運當頭”的味道。
“這紅色該是古神通了,他所在的地方,自成道場,凝聚氣運……”李知魚眉頭一揚。
他又再看去,卻發現古神通立在了外面,臉上微微露出一絲笑意。
李知魚很清楚古神通為什么出來,他同樣修煉天子望氣術,必然感應到了李知魚的練成了這一門神通,在對他窺探。
但此刻,他身上那一道沖天紅色氣柱也消失了。
“天人高手,天人合一,氣機能隱藏與虛空之中,若不主動展露,憑借我小成的天子望氣術,還窺探不出天人高手氣機!”李知魚心中有了一絲明悟。
他又看向了島上一個個弟子。
先天弟子透出的氣機就是純白之色,后天弟子,則是白色中夾雜著一些后天濁氣。
李知魚瞧向整個東島,東島氣機宛如一頭白色蛟龍,發出震天怒號,有沖天之勢!
可惜四面大海環繞,水為流動之物,靈動有余,堅牢不足,因此獨龍飛天,孤掌難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