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是一柄銹劍!”李知魚將劍拿在手中,細細端詳。
天罰劍狀若一烏鞘長劍,有柄無鍔,鋒長四尺,劍上紅銹斑斑。
傳聞之中,精絕族鑄劍宗匠耗時三年,“天罰劍”卻難以成型。
只因天罰劍戾氣太重,為天地鬼神之忌,須以人祭劍,始能成形。
于是,鑄劍宗匠毅然舍身相殉,其后天生異象,雷電大作,“天罰劍”終于鑄造成功。
“精絕之神,鑄劍宗匠的精魄已與此劍融為一體了!”
李知魚催動六虛力,勁透劍身,施展一套劍法。
天罰劍上褐鐵銹忽然變成了紫色,爛若云霞,隱現星文,奇麗絕倫,若是遙遙看去,便如一道紫電,漫天縱橫。
“有此神兵相助,我應對萬歸藏的勝算便提升了兩成!”
李知魚將之歸鞘,縛在腰間,又繼續查看鐵箱子內的其他書籍。
這里書籍的確不少,算數,風水,玄學,醫藥等書籍,都隱藏了極為高深的智慧,隨意一本書,都可以令一位大學士皓首窮經,研究一生。
不過,李知魚精神強大,悟性超凡,卻是不出七天便已經融匯貫通。
在那些書籍之外,還有兩本書籍,《馭龍策》和《萬國圖志》。
《馭龍策》是駕馭滅世神器“潛龍”的書籍,相當于操作說明書。
“潛龍渾圓如球,通身四百九十二竅,一百二十八脈,一入口,六十四機關。……潛龍共有七態:靜,守,行,驚,傷,破,滅。威力依次遞增,滅態威力最強……”
現在潛龍便處于“守”態,島外有重重機關陣法守護。
而當年“潛龍”初試,一舉毀滅了三座島嶼,便是“破”態。
“滅”態能有大多的力量,實在無法可想。
李知魚放下《馭龍策》書籍,若有所思:“人體主要竅穴開通之后,只有周天之數,經脈不過奇經八脈,十二正經,共計二十條經脈;而隱脈,也不過是三垣二十八宿,共計三十一條經脈;而這個潛龍卻有四百九十二竅,一百二十八脈!難怪可以稱為滅世神器。”
李知魚又翻開了萬國海志,這里記載著大大小小的國家,海洋,梁蕭還是一個探險家,旅行家。
“這潛龍的威力,還跟洋流變化有關?在冷暖洋流交匯之處,力量最大!”
李知魚將這本《萬國圖志》看完之后,長呼出一口氣。
又在這潛龍內部探查勘測起來。
這“潛龍”雖然不是什么武學秘笈,神功寶典,但若是將這一件神器的構造參悟透徹,對于自己的武學必然會再度有推進作用。
而且,也說不定,在大商未必不能利用這件滅世神器。
“潛龍四百九十二竅,一百二十八脈,又是如何運轉,把他們的力量融匯貫通?我的《如一心經》該可以借鑒一下。”
李知魚將“潛龍”調節到了“驚”態,深潛海底,吸收洋流之力在周圍布下天羅地網,以此防備萬歸藏的襲擊。
隨后,他便在這潛龍之內,進入了最深層次的閉關之中,參悟潛龍結構原理,將它融入自己的《如一心經》之中。
時間飛快流逝。
這一天,李知魚終于再度做出了重要突破,將《如一心經》推演到了大成境界,能操控全身穴竅和顯脈的力量,實力大進,隱約觸摸到了“返虛”之境。
以他現在的能為,創造一些先天,宗師級數的武功秘笈當然不在話下,但想要創造出自己這個境界的武功,也實在不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