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結婚少不了花轎,來幫忙的農夫紛紛丟下小手鋸。
因為,他們已經完成了作品。
請看……
——
只看到……
看到好大一架木頭。
這是什么東西?
不太像花轎。
農夫們揩汗擦手,有說有笑:
“十六個支撐點,我也是第一次制作這種滑竿!”
“那些白紙燈籠也編得好看。”
滑竿?燈籠?
大木頭架子叫做滑竿嗎?長得像轎子。至于白紙燈籠,沒有人奇怪它們為什么會飄在空中嗎?
習以為常還是看不見其中靈異?
可能是這群鄉民見多識廣吧。
有趣,滑竿。
亓天神仔細瞧瞧,試著列舉出木架子和轎子不一樣的地方:首先,它有十六個延伸出來的三米長桿兒,最多十六個人同時抬。然后是中間部分,比十六個支撐點要高四米。
看得人頭疼,好大的壓力!
木架子中間有個凹槽,卻容不下一個人的位置——那是放骨灰盒的。
所以,卡牌是放在那兒吧?
以十六個人的力量抬一個卡牌,說出去真踏莫丟人!
想想那個場景:一架直徑超六米、最高高度四米的“螃蟹”在馬路上橫行霸道。不!螃蟹哪有十六只腳?腳尖怎么會是一個個紅衣端公呢?
亓天神數了數,加上自己、排除修遠兮,恰好是十六個端公!
那么修遠兮,他干嘛?
他來了、他來了,他踏著某種神秘的東西走來了。
獨竹漂?
如果亓天神沒記錯的話,應該是這個名字。和諧國南方的一種絕技,人們只踩著一根粗竹子,便可在水面上行動,手里再拿個控制方向的小竹竿——設備雖然簡單,但可以水上漂!
感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吧。
不對!這和“獨竹漂”差太多了。
修遠兮踩著兩塊三米長的竹板,他是來滑雪的?看不懂操作,這又是什么奇葩發明?
人家那是水上漂,你怎么打算在陸地上飄了?一個是“漂”,一個“飄”,兩者差著莫名的距離。
有意思!很有意思。
亓天神走過去近觀,卻怕露餡。
隱約聽到修遠兮給旁人的介紹:“這個叫‘飄踏’,是我們家鄉的秘制步行工具。通過踏步,有在空中飄浮的效果——在平地看不出來,山地上真的有飄浮效果!”
叫這么個名嗎?
神奇的竹制品。其實竹子能夠做的生活用品實在太多太多了。鄉村有很多城里人沒見過的新鮮玩意兒,竹制工藝最多。
少見多怪,不好意思。
亓天神細細看去,發現那兩塊竹板下面藏著特別多的機關,有竹輪、竹條、竹三角……大概起著加速、跳躍、模糊視線的能力。
勞動人民的智慧,真是可怕。最可怕的是懂得科學的勞動人民,他們能夠運用力學、光學的知識設計出如眼前的器物,著實牛叉。
想讓那個叫“飄踏”的玩意兒真有飄浮的錯覺,使用者也得有技巧!應對不同坑坑洼洼,得看怎么踏!關鍵就一個“踏”字。
看起來好好玩,三米長的兩塊飄踏,簡直不要太復雜!得練習幾年才能有飄浮感吧?
——
修遠兮踏著飄踏,也表演了一下——幾個三角形的竹機關彈出,側面的觀眾看得拍手叫絕:
“真的飄起來咯!”
“可以立很久嗎?好像學……”
當然能立很久,不過一直立著沒有飄浮感。修遠兮又換腳,這次他還嚴重傾斜了許多,難度系數蹭蹭往上漲!
最高可飄浮兩米。
那如果加長飄踏的長度,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