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著王仕朋詢問的眼神,廖凱認真地想了想,如實回:“我不是pymaker型球員,不會用傳球來調動隊友,我更擅長的還是自己終結進攻……”
“我并沒有批評你進攻的意思。”王仕朋解釋道,“相反,一支球隊里永遠不缺團隊型球員,更不缺少功能性球員,最缺乏的永遠是像你這種能無視防守、終結進攻的球員。該你攻的時候,一定要堅決攻,這是你在球場上最大的價值,你不但要把它體現出來,還要體現得淋漓盡致。”
“我只是希望你能更好地比賽,當你的進攻已經吸引了對方的重兵布防,甚至改變了對方的防守陣型,這時候適當地分幾次球,不但能為隊友創造輕松得分的機會,更是讓對方不敢將所有防守壓力都放在你身上,也減輕你自己的進攻壓力。”
“這就是籃球比賽!一個雙方博弈的游戲,比的不只是身體,也不只是團隊,還有我們的頭腦。”……
隨后,王仕朋又給廖凱分享了很多他對于籃球比賽和籃球運動員的理解。
恐怕連王仕朋自己也沒有想到,他竟然會跟一個16歲的高中生講這么多話,——而且都是他的心里話。
可能是出于他的一種直覺:廖凱能聽懂他話里的道理,并且十分渴求這些道理。
也可能是廖凱身上所展現出來的潛力,讓他也迫切地想把這些道理灌輸給廖凱,就像孫越的球服一樣,是一種傳承。
一直到晚上十點半,廖凱見時間太晚了,才戀戀不舍地起身告辭。今晚這一番交流,尤其王仕朋的那些獨到的見解,令他大開眼界、受益匪淺,當真是勝讀十年書。
這時候,王仕朋卻又突然提了一句:“我相信你肯定會成為國青隊12人大名單中的一員,毫無疑問!但我還是希望你不要滿足現狀,一定要努力,永遠向著最前方看去,把你的天賦盡情地展現出來。”
“王指導,你怎么知道我要參加國青隊海選的事?”
廖凱大感意外,因為這件事,他連同屋的汪少杰都沒有告訴。畢竟只是去海選,并不意味著最終就能留在國青隊里,他沒必要提前告訴別人。
王仕朋淡然一笑:“你這傻孩子,本來就是我向大姚推薦的你,你說我知道不知道?”
原來是王仕朋推薦的啊!
廖凱意外之余,更是大為感動:“謝謝!謝謝王指導!”
“其實,我是在解說世界杯的時候碰見了大姚,隨口說的,那時候你還沒有顯露出你的全部水平。我當時只是覺得你的身體素質好,國內少有。要是再看完你這兩場比賽,那我就不只是隨便說說咯,我一定會把大姚拉到長紗來,讓他親眼看看你的發揮,再讓他親自把你招進國青隊里去。”
王仕朋是以開玩笑的語氣說完這一段話。
但廖凱心里卻沒有半點輕忽,只是覺得王仕朋的恩義太重了,深鞠一躬,認真地回道:“謝謝!”
從王仕朋的房間里出來,回到屋里后,時間已晚,汪少杰已經躺在床上閑玩手機,但廖凱內心激動難安,全然沒有睡意,便干脆將孫越送給他的那件球衣從衣柜里取出來,撫摸兩遍后,在桌面上鋪得平平順順,再用手機拍下來,發給胡志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