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回U18國青隊上,以往為什么我們能取得輝煌的成績,改小年齡,讓22、23歲的球員去打U18的比賽,靠這種自欺欺人的方式去贏得所謂的榮譽。現在社會更透明了,年齡不好改了,球迷們也不允許改年齡,但他們卻對冠軍的要求卻一如既往,呵呵!”
“說實話,單比青訓籃球,我國本來就沒有優勢。就比如被公認為明年亞青賽第一人的菲律賓球員索托,今年才滿17歲,但已經以球隊的絕對核心打過亞青賽和世青賽了,我們國家能培養出這樣的球員嗎?而且現在的菲律賓和日本等國瘋狂規劃外籍球員,這就讓我們本來就沒有優勢的國青隊顯得更加羸弱……”
“而且現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也加入到亞青賽里來,白人球員的身體天賦本就高出我們亞洲球員一檔,尤其是他們身體發育更快,在青年籃球這一塊優勢更明顯。上屆亞青賽的冠亞軍,就分別是這兩支球隊,在這種情況下,還要讓我們的國青隊拿前三名,本身就是難為無米之炊。”
“而且,更糟糕的是,你即將參加的這支U17,根本就沒有人才,可以說是有史以來實力最差的U17國青隊。之前U16國青隊里面的兩名核心球員:曾凡博和孫浩欽,全部都因傷無法參加到這支U17國青隊里來。在這種情況下,還能有誰呢?還有誰能挑起這支球隊,讓這支球隊去沿著前輩的足跡去追尋曾經的輝煌?”
“只剩下你一個人了!”
胡志揚說完后,拍了拍廖凱稚嫩但堅實的肩膀。
廖凱的心情也隨之沉重起來,初來首都的興奮早就沒了影。
他并不懼怕壓力,只是覺得這壓力來得太突然了。
這才是他第一次來首都,第一次參加國青隊的海選,還沒確定能否選上呢,就突然被告知了球隊的未來要扛在他一個人的肩上……
廖凱現在才算真正明白,為什么國青隊兩位主教練在他去球隊報道之前,就先來登門造訪,而且許下優惠條件,以示信任。
第二天的國青隊初輪海選,廖凱雖然不用參加,但還是去現場觀摩了一番。
可能正是因為胡志揚昨天那一番話,讓他明白了自己的責任和壓力,覺得自己有必要這這支球隊從一開始就呆在一起。
海選地點被安排在了五棵松球館。
國家籃協主席姚日月抱著手坐在看臺上。
從這兩點都可以看出,這次的U17國青隊選拔備受重視。
海選現場十分熱鬧,近300名青年球員擁擠在球場上,在每個測試點前排著隊,興奮地交談著,使整個球館內像清晨的菜市場一樣吵鬧……
記者不多,但從他們拿著的話筒上的“CCTV”、“騰訊體育”等標志來看,都是高規格的媒體平臺。這些記者看起來懶洋洋的,圍坐在球場周圍,偶爾拿起手里的相機按一下快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