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訓練內容還是拉體能。
每名教練都有他的執教理念,馬丁內斯直言不諱地闡述他的觀點:“一名球員在場上的奔跑能力,遠比他的任何籃球技術更重要。”
拉體能,本來是華國本土教練的最愛,甚至都成為了球迷們詬病的理由:每次訓練就知道拉體能,沒一點技術含量,難怪國內球員的基本功那么差。
但偏偏從球場上的表現來看,華國球員又經常遭遇體力不支的問題,特別是與韓國和日本這些老對手相比,看著別國的球員在場上滿場飛奔、不知疲倦,我們的球員卻是跑了沒幾步,就開始各種喘粗氣、叉腰、抽筋……
所以球迷們就更糊涂了,怨氣也更大了:我們的訓練已經只剩下拉體能了……好吧,沒技術含量也就忍了,但你們拉的體能去哪里了啊?
難道連這唯一的訓練項目都是冒牌貨嗎?
以前這股怨氣主要指向華國足球,但現在,隨著世界杯的失利,漸漸地也燒向了籃球領域。
還有球迷竟分析出世界杯失利的原因:因為世界杯期間,華國籃球隊和足球隊下榻在了同一家酒店,得了傳染病……
這真是高端黑!
連同華國足球和籃球一起黑,一個都跑不掉!
馬丁內斯作為一名享譽歐洲的、經驗豐富的青年籃球訓練教練,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被聘華國來擔任U17國青隊主教練。
U17國青隊有兩名主教練,不分正副,一名華國本土教練,一名外援教練,這也是國家隊首次出現這種情況。
這反應出籃協試圖變革的意圖,就是要中西兩種執教觀念相互沖撞,而又并行不悖,最終摸索出一條真正有益于華國籃球成長的道路。
然而讓籃協領導們沒有想到的是,馬丁內斯的訓練理念還是國內那一套——拉體能,而且比國內教練拉得更狠……
今天訓練的地點不在球館里。
馬丁內斯將球員們拉到了野外的一座小山旁,讓一名助教帶著五面紅旗去到山頂,然后就讓球員們從山腳開始往上沖,最先到達山頂的五名球員獲得紅旗。
他稱這為“紅旗爭奪戰。”
這項競爭,沒有獎勵,只有懲罰。
懲罰就是,沒有拿到紅旗的球員重新回山腳集合,繼續向山頂沖刺去爭奪紅旗,如此反復,直到所有球員都領到紅旗為止。
折返跑比直線跑累,而爬山跑又比折返跑不知要累上多少倍。
而且還要爭奪紅旗,他們就必須要用最快的速度向山頂沖刺。
所有球員都已經提前在心里哀悼:這又將是地獄般的一天。
然而他們還是哀悼早了,因為之后的訓練任務只會一天比一天繁重、讓人難以承受……
這座當地人稱“晚山坡”的小山坡度至少30度,而且是一座閑置的荒山,雜草繁多,道路也不規整……,這些都讓這次的山頂沖刺格外累人。
就連體力充沛的廖凱跑到一半時,都感覺吊不上氣來,大口大口地喘氣,——這是他以前在體能訓練中從來沒出現的狀況。
更何況其他球員。